心友论坛
标题: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七集)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无无量觉
时间:
2018-3-31 07:21
标题: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七集)
而入于涅盘者,涅盘是印度梵文的一个名词,音译的,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六道里头生死没有了,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他证得,但不是究竟的,不圆满,小乘涅盘;佛所证得的叫大般涅盘,那才叫究竟。涅盘真正是离苦得乐。《净影疏》说,「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这是再引用《净影疏》里面的讲法,意思大致都相同的,都是听佛讲经说法而开悟的。餐声悟解,餐是吃饭,那叫法味,尝到法味了,是个比喻,就是闻声,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声教、言论开悟了,这一开悟就把见思烦恼放下。开悟如果不放下,没用,那叫解悟,出不了六道轮回;开悟的时候,真正把见思烦恼放下,六道就不见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这叫声闻。
什么叫「辟支佛」?「辟支」是梵语,翻译为中国的字就是「因缘」的意思,这因缘有十二因缘,佛翻作觉。「故旧译辟支佛为缘觉」,因为从因缘他觉悟了,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一般讲就是很高,我们常讲天才儿童,不定遇到什么因缘,他一下开悟、明白了。或者是他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或者是接触到的,这些人这一生当中,虽然没有听佛讲经说法,过去生中肯定听过,他有善根,所以遇缘他会开悟。他要没有善根,缘再多,他也开悟不了。「新译为独觉」,独觉就更聪明了。据《大乘义章》里面所讲的,缘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故名缘觉」。十二因缘,头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这个无明叫枝末无明,也就是说,六道里面所讲的无明很粗,跟根本无明完全不一样,根本无明破了就成佛。在六道里面就是这个无明变现出来的六道,这个无明破了的时候,六道就没有了。因为无明,你才会造业,「行」就是造业,过去生中的。十二因缘里面讲三世因果,无明跟行是过去世的因果,有过去世的因,所以你才会来投胎。「识」就是神识,我们一般讲灵魂,灵魂来投胎,找父母,父母跟他有缘。前面讲的,有恩、有怨、有债务,有这些关系,他就来了;没有这些关系不来,他不会找你的。所以儿女是缘。我记得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讲堂,叫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学《华严》的,在他那里讲了两个月,讲《楞严》。他讲堂上有一副对联,老法师自己写的,上联写着,「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讲夫妻;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很值得警惕。我在那里住两个月,天天看,这副对联能记得。老法师那个时候移民到美国去,去了好几年,以后我也移民到美国,在纽约遇到他,老法师跟我很有缘分。所以这世间事要看破、要参透,你才真正会下决心不再搞轮回,不再干这个傻事。
你看识,识就是神识、灵魂,投胎了,投胎在母亲胎胞里面叫「名色」,那就是还没有长成一个人的形状,一般讲二、三个星期,怀孕二、三个星期的时候,不是人的形状,叫名色。名是什么?名是精神,它有受想行识;色,它是有肉体,没有长成人的形状。慢慢大概有五、六个月,就像人的形状,有长头,有眼睛,你能看得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叫名色,叫「六入」,它像个人了,还在母亲子宫里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住胎。十个月,住胎时间满了,出胎了,出生。出生是什么?出生不叫出生,叫「触」,他的身体跟外界接触,他有感受了。受,他就有「爱」、有「取」、有「有」,换句话说,他烦恼习气起现行。爱取有,就到你一生,从你出胎一直到老死,这一生。你六根接触外头境界,顺自己意思的,你就贪爱;从贪爱,你就想得到,得到就是取;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这是行为。有这种行为,那就有了。有是什么?有了业,你阿赖耶里面就结业。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这个业力牵着你下一生受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永远在循环。
这十二个在轮回,叫十二轮,这是因缘。这十二个只要有一个破掉,全就破了,就断掉。但是在因上破,果上不可能。因上,诸位晓得,前面两个,无明、行,是过去生的,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解决问题;生老死是未来的,它讲三世,这也没有办法,未来还没有到,我们也不能在未来解决问题,要在当前。当前解决问题,因只有三个字,因为触是果报,不能在果上解决。果上解决的人是什么?自杀是从果上解决,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因上解决就三个,爱、取、有,这三个能够断一个就证辟支佛果,这诸位要知道。爱是迷惑,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取是你造作,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你要控制、你要占有,你造业了。控制造的业轻,占有造的业重,造业里面又有善恶,有善业、有恶业,这都叫有。你这一生又造了因,来生要受果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聪明的人心地清净平等,从爱上下手,把这个东西断掉。这一个爱字里面,它的内涵就是三毒,贪瞋痴,为什么?喜欢的,爱他;不喜欢的,恨他,恨是瞋;贪欲跟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所以爱这一字就包括贪瞋痴。取是行动,爱只是念头,还没有行动,包括怨恨、瞋恚,没有发作,里面有这个念头,没有发作。取是发作了,这一发作,业就成就,古人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有就是业,你有业了。你造了业,来生有果报,来生又有生,生又有老死,就这十二个字。
佛讲十二因缘,这些人比声闻聪明,声闻要讲四谛他才会开悟,佛讲这个比四谛简单,一说他就明白了。他如果是从爱上断,这是最聪明的,真正从见思烦恼上下手,那断得很干净。烦恼习气业障深重的,他从取上断,虽然有这个念头,不造这个业,知道造业后头要受报,不取,没有行动,有念头,没有行动,也行,也能够超越。第三种,第三种是很高,你看看,他有爱、他有取,但是后头是什么?他没有「有」,
欢迎光临 心友论坛 (http://bbs.yucewe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