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谛闲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5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谛闲大师遗著

民国七年在北京戊午讲经会讲记



原序

题辞

凡例

释经题

释译题

序分

文殊章

普贤章

普眼章

金刚藏章

弥勒章

清净慧章

威德自在章

辨音章

净诸业障章

普觉章

圆觉章

贤善首章





原序



三藏十二分教,能诠所诠,千派万别,而同归于一。一者何?一如来净圆觉心也。无染之谓净,无漏之谓圆,无无明之谓觉。合净圆觉三,而为如来妙明之真心,亦为众生同具之本体。而即背心迷体者,起悟进修之不二妙门也。然而修多罗中,求其直指此一妙门,破二障而除四病,摄五性而被三根,机无不投,义无不显者,惟一圆觉了义经。虽然,末世众生,障深业重,读诵已鲜,何论受持,如目盲人,对日月轮,虽光照大千,亦熟视而无所睹焉。



乃有乘大愿船,击大法鼓,教以凡夫之所迷者迷此,贤圣之所修者修此,无上法王之所证者证此,智无不照,理无不彰,语必透宗,义皆显体,揭真性而示真修,提挈流浪生死众生,一一导归如来大圆觉海中,其惟我



谛公大师乎。 大师秉止观之法印,澈佛祖之心源。慨大法之沉冥,悯众生之苦恼。于是缵灵峰遗志,演畅宗风。继圭峰弘文,别出手眼。长途跋涉,而振锡于上都。暑汗纷披,而焦音于法座。讲演历两阅月之久,成圆觉经讲义数十万言。其间一科一判,一句一味,一色一香,无不从无上法王大陀罗尼门中,自在流出。且以士夫积垢之深也。研教乘者,则除烦恼之障,或犹易于所知。不得意者,则拒妄念之生,又如以石压草。 大师曰:所知本非障,道在不执而已矣。妄念不必除,道在不为所转而已矣。毗笈摩药,拔诸惑箭,真济世之医王也。然而恶缘既众,尘事方殷,三学不易齐修,四依又难恒值。 大师复恻然愍之,而教以念佛法门。其始也,以净念治其染念。其继也,以一念冥其杂念。尘想销融,则不止之妙止也。佛号分明,则不观之妙观也。如是念兹在兹,至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空有双超,理智一如,则即空即假即中。不知不觉,而入平等本际,圆满十方,神通大光明藏。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岂非不思议解脱也哉!凡此所谈,无非妙谛,则又  大师于讲义外,称性发挥,应机开示者也。煦与蒋子显觉,黄子显琛,日侍讲席,耳无停听,手不停书,录成两卷,亦不下数十万言。盛矣哉!此法会也!如大火聚,近之则立化根尘。如清凉池,入之则顿除热恼。吾知护法筵者,上则有天龙八部。沾法雨者,下逮于畜鬼三途。盖法音冥契乎佛心,斯佛力遍弥于法界。理无或爽,信而有征。感应道交,千载一时矣!嗟乎!纭纭众生,漂流业海。迷途久闇,今则导以破闇之灯。幻念缘尘,今则授以照尘之镜。所愿离圆觉之名相,悟圆觉之本元。对境而念念知宗,随缘而心心契体。空亦无寄,岂堕名言。有复何妨,当知幻化。惟能单提夫一念,念念洪名。自不被转于六根,根根妙用。无庸测度,只么修行。信极愿深,同登极乐矣。于是随诸会众,散诸华香,恭敬供养,信受奉行。承 大师命,而述其要略如此。更愿持此法音,遍满十方,尽未来际。与无量众生,同深悲仰,共证圆明。庶几不负我  佛度世之恩,而满  大师说法之愿也欤。



民国七年夏历六月、菩萨戒弟子江宁江杜法名妙煦熏沐稽首谨序



题辞



如来一代时教,总摄化机。欲其分根显性,随类示修,言简而意周,理圆而教大,原始要终,无非了义,直捷痛快,独逊此经,故此经为十二部之眼目也。佛言:‘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足见今番,虽尽情演畅,如大海之一滴,全身之一毛耳。须知大方广,法身也。圆觉,般若也。修多罗了义,解脱也。三非三,真谛也。一非一,俗谛也。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中道第一义谛也。诸佛证之,是满证,非分证也。众生具之,非分具,是全具也。如来宣说,说本证法也。众生演畅,畅本具法也。以是而知。身海固多,多即觉性,多无多相也。毛滴虽少,少亦觉性,少无少相也。明于此,乃可与道也。故得讲义外,乃有亲闻记而发生焉。讲义,先述而后讲。亲闻记,先讲而后录。一而二,二而一也。经纬交罗,纵横毕备。合而参之,真风一段。若作文字观,又是认影迷头矣。乌乎可!谛闲题。



凡例



一是书为煦等亲侍  谛闲大师圆觉道场,随听随记。集三人之心力,经多次之考订,而后脱稿。每一段落稿成,即呈 大师笔削点定。复请徐蔚如居士覆勘一过。力求精审,然后付印。蒙  大师锡名曰,圆觉亲闻记,纪实也。



一此记要旨有三:一、凡关于名相,讲义中未能一一罗列,而为学人所必应了知者。二、教理宏深,骤难领会之处。经  大师推阐尽致,可与讲义互相发明者。三、 大师称性而谈,于讲义外,别有发挥,的示吾人以起悟玄机,进修捷要者。以上三端,务求详确。期以副弘法者之悲心,满慕道者之深愿。



一听讲时,煦等约定,各记所闻。每日听罢,乃就三人所录者,删其繁复,会其精要,编纂成文。其中语气,则一一求合讲时口吻,轻重抑扬之间,不敢丝毫出入。惟当记录时,虽各凝神屏气,手腕欲脱。然犹有刹那而过,笔不及追者。故于  大师所讲,不过十得八九。若曰一语不漏,愧未能也。



一此记之与讲义,一是法座亲宣,一是禅居手撰,同为  大师法语。然大师笔妙,得其粲华之舌以发扬之,精神愈活跃于纸上。故取此记与讲义合读,自能无幽不显,无滞不通,有左右逢源之乐。在躬逢胜会者,恍如重理故书。即未预讲筵者,不啻面聆法诲。煦等所以不辞谫陋,纂成此记。而于  大师语气必求吻合者,此也。一读佛书者,科判最关紧要!故此记于讲义中科判,依照详列,不敢苟简。非但眉目清疏,便于读时对照。且俾科判渐熟于胸中,而后本经之纲领义趣,秩然涣然,易于融会贯通。(按此条系单行本原文,今之汇编,即从省略。)



一书中皆用普通文字,务求显豁。以期圆觉妙理,修持法要,得以普及。区区微意,幸 大雅鉴之。



一读此记者,必与讲义参互读之,方得要领。故于每科所列经文,但标起讫,不更全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故首章判入序分。不同弥陀经无问说故。佛自为发起故。佛告长老至现说法数句,灵峰老人判为发起序也。



【记】圭峰大师疏,无别序。别序又名发起序。凡经必有发起,故山僧判文殊章为别序。



丙一文殊启请——文殊章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讲】此众中具仪也。具仪不外三业。起座礼足,是身业恭。绕佛三匝,是意业诚。叉手白佛,是口业敬。如来既于不二境中现土,菩萨亦应于不二境现身。所以有主伴可别,说听分明也。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讲】此备说请词也。请词有二:一为现在大众。二为末世众生。如文可知。开口便称大悲世尊,足见现在未来,俱有苦可拔也。以悲是拔苦义故。又称大者。不唯令现在得益,且利及当来也。此会,即平等法会。来众,通指上十万人也。如来是诸佛之通号,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是已成佛果之人也。本起因地,指佛在凡夫时,最初发心之因地。即楞严所谓不生不灭为本修因,大乘止观云自性清净心,是也。法行者,即因地所修无漏妙行。此乃出世之芳规,是如律如法之行也。此段请意,大似阿难于楞严会上见佛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最初方便之意。彼则为己,此则代众。意虽同,其所以请者异也。故后有及说菩萨等言。菩萨虽未成佛,誓期必成。以根大茎大,不乐小乘法行。所以能信大教,解大理,立大志,修大行故。能于大乘中发清净心,以期成大因,证大果故。清净心,即菩提心也。意欲直取无上菩提,不为人天有漏,二乘无漏等法之所混扰。故云清净。所发之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法故。三大悲心,普度一切众生苦故。意谓念真如不念余法,集善法对治不善,度众生不住度相,故三心皆清净也。三心圆发,诸病发生无由,故能远离诸病。详阅下之十章。章章有病,能障正修。既能离病,则十章之正修,俱得成就,所以云首章为发起序也。能使下,是为未来,以显利益之深且远耳。未来二字,通指佛灭度后。末世者,别别为末法时,谓正像二法已过之时也。此时去圣既遥,背教日远。不知求大乘者,无庸论矣。纵有一二发大乘心,不知如来因地法行,不学菩萨发清净心,其不至于错乱修习,不堕邪见者几希矣!文殊悬念及此,所以致斯二问,足见大士为人之苦心也。佛顶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外道魔眷,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正此意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此至再不已,必至于三。其殷勤恳切之意,已自可见。



丙二师资缘合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讲】此师与资合。请合佛心,所以许宣也。重言善哉,以二问皆符佛意故。汝指文殊,等兼大众,以十万云集,一人问即众问故。咨询下,牒前请词。佛加以得正住持句,即显前之三心。以直心正念,不念余法为正。深心集善,安住修习为住。悲心普度,誓愿摄持为持。三心能发,邪见无由发生,故云不堕。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是故菩提心不可暂忘也。可不慎欤!末二句诫许。大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今佛既赞其问,又诫其听,是师缘与资合矣。



【记】佛既许说,又诫谛听,于是文殊及诸大众,欢喜恭默,敬待闻法,此之谓师资缘合。资,指弟子言。谓师弟之因缘凑合也。听字上加一谛字,最妙。谛者审谛,万念一齐放下,只有一听法念头,故谓之谛。听而不谛,听如不听。闻思修曰三慧。听是闻,即耳识也。谛是思,即意识。耳意两识同时,名为同时意识。当其思时,即是观,亦即是修。三慧同时而起,并无前后。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讲】此资与师合。许顺资机,所以及众默听也。十地经云:“如渴思冷水,如饥思美食,如病思良药,如众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即奉教喜听意也。今文殊既自奉教欢喜,仍复同众默听,岂非资缘与师合乎?



丙三酬请开示

丁一略示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缘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



【讲】首呼善男子,即称文殊。显答问之言有所系属,令注意耳。法王即是如来,出能证之人。意谓如来证无上法,于诸法中,得大自在故。以下之文,出所证之法。陀罗尼,此云总持。有多字少字一字无字之不同。多字如楞严等咒。少字如大明王等咒。一字如吽字。无字即指一心。皆能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今故取无字,谓一真法界,灵明不昧之心也。竖穷横遍,无法不赅,故称为大。既能总持,复能出生,故称为门。以表有体有用,能入能出,故取喻如门。照无不遍曰圆,对境不迷曰觉,此指因地心也。一切者,总赅之词。谓总赅以下因果二利等诸妙德故。无不从此法界流,故曰流出。谓如来依此逗机施教,众生亦依此证果修因故。真如即起信中心真如门。以其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从来不与染法相应,故曰清净。菩提是智德,以离烦恼而证故。涅槃是断德,以断生死而成故。上三妙德是属果。梵云波罗密,翻为彼岸到。依此方顺义回文,应云到彼岸。谓修此可以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故。华严有十,诸经唯六,检法数可知。此属因行。教授句,即显上所流出因果妙德之业用也。谓能以如上所流出之大法,教授菩萨,依之修行。令依因而趣果,此大陀罗尼之行相也。



【记】心之一字,为法界之缘起。成佛成菩萨,皆此心也。成为流转六道之众生,亦此心也。世尊不说心字,而变其名曰大陀罗尼门者,因心字最易误认以攀缘者为心,故说异名。无法不在里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7: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