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9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看不起其他人的这种思想。‘何况出家入道之人’:况且你已经出了家来修道?想要修行得道,如果你还有这种贡高我慢的思想,这怎么可以的呢?‘为解脱故’:你想要得到解脱的缘故,不受我执和法执所拘束。‘自降其身’:自己应该把自己的身分降低了,应该非常的谦虚,非常的和气。‘而行乞耶’:既然到各处去沿门托钵乞食,可是还有贡高我慢这种骄傲思想的话,这一定没有甚么功德的,永远都不会成就你希望得到的道业。



3、谄曲烦恼障对治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为本。



这一段经文是教我们没有一种谄曲的烦恼障。对治谄曲的心,就要用质直的心;要用直心,没有弯曲的心,来对治谄曲的烦恼障。



甚么叫‘谄’呢?谄就是谄媚。甚么叫谄媚呢?就世俗语所说的流虚。流虚是北方的一句土语,叫‘流虚捧盛’,也就是说看见没有钱的人,他就不睬;看见有钱的人,他就要叩头,这叫流虚捧盛,又叫拍马屁,这也就是谄。也就是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赞叹,见到贫穷的人就骄傲,看不起他们。‘曲’:就是委曲婉转,心里不直,用委曲婉转的言词来讨人欢喜。这和‘谄’差不多。不过‘谄’是对有钱人说的,‘曲’是对一般人说的,不拿出直心来对人,总是弯弯曲曲的来欺骗人,不讲真话,没有一句真话。所讲出来的话是转弯抹角的,弯曲不直。



那么怎么样对治这个毛病呢?佛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些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的人,你们要知道,‘谄曲之心’:谄媚于人,说话不实的这种心。‘与道相违’:你要修道,切记不可以有这种的行为。为甚么呢?这个与你修道是相违背的,不是直的。你做甚么事必须要直,若是不直,就是与佛法不相应了,说话行事都不要转弯抹角的。这个谄也就是见到有钱的人,尽说好听的话,尽说他们愿意听的话,这是谄媚语。曲,心里不质直,委曲之心。这是与道相违背,和修行是不相合的。‘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因为这样子,所以你这个‘心’,要实实在在,要直心,直心是道场。你若是尽讨人欢喜,却说你是学菩萨,用四摄法。四摄法是什么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就是利益其他的人,把自己的钱财布施给其他的人。爱语就是对人说好话,可是菩萨说好话,他是无所企图,无所企求的,只是令人家心里高兴,而不是教人高兴,好对自己有什么利益。若是为了自己有利益,才向人说好话,这就是谄曲,不是质直。直心是道场,要用直心来对人,说话、行事,一切一切都要用直心。



‘当知谄曲’:所有的人都应该知道,谄曲‘但为欺诳’:你用这种谄媚和不直的心来说话,这就是欺骗世间人,打妄语。‘入道之人’:入道也就是修道,我们想要修道的人,‘则无是处’:绝对不可以打妄语,绝对不可以谄媚于人,一定要用直心去对人。‘是故汝等’: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佛的弟子,‘宜当端心’:应该端正其心。端心就是正心,正心就是没有谄曲的心。谄媚心也没有了,歪曲不实的心也没有了。‘以质直为本’:以这个真实、质直、不谄曲的心为根本。绝对不可以谄媚于人,绝对不可以对任何人有一种企图,或者有一种计谋。所谓勾心斗角,尽用一些手段使自己获得利益,这是我们信佛的人不应该有的。



次、明不共世间法要



一、无求功德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功德就是仁、义、礼、智做到最圆满,这就是有功德了。所以在儒教里讲‘仁义礼智根于心’;它的根在心里头。‘其生色也’:它有这种光辉颜色。‘睟然见于面’;你若是充满了仁义礼智,你的面就有一种德相,有一种功德在里面。你若是没有仁义礼智呢?就没有这种功德的流露。那么不单在面上,也‘盎于背’,就是‘施于四肢,四体不言而喻’,所以有功德的人,人人见了他都欢喜,为什么欢喜呢?因为他有功德。就与人也无争、也无求了,所以第一个功德就是无求的功德。



我们人在这个世界都有所求,有所贪求。你研究研究,那一个人没有贪求?信佛的人,也有贪求;不信佛的人,更有贪求。贪什么呢?从小孩子一生出来,他就有所贪求了,贪求什么呢?一出生他就贪求要吃奶,不给他吃,他就哭啊!苦啊!在那儿叫苦,叫苦连天。为什么叫哭(苦)?因为他想吃奶,一有奶吃,他就满足,因为求得了。求不得呢?他若是没有奶吃,就有求不得苦了,所以他很坦白地说:‘苦啊!苦啊!苦啊!’在那儿呱呱叫。叫得妈妈把自己的血变成了奶,布施给这个小孩子,满他的愿,满他的食欲。一生出来就有这个贪心。等到会吃别的东西,他就贪吃别的东西。你若是给他一个东西,教他怎么样玩,教他做什么,给什么好吃的东西吃,他都愿意做的。所以说‘食色性也’,这个吃好东西是与生俱来的知识。他就欢喜吃好东西。等到会玩的时候,你给他买一个玩具,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你若是不给他买,他就要调皮,在那儿捣乱。这是小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这么大的贪心,贪心一天比一天大。



大了什么都懂,要读书了,为什么要读书?读多一点书,将来好赚钱,这就是贪心嘛!在读书的时候,就研究将来读什么书好呢?想一想:现在太空时代科学发达,我读科学!又想一想科学能上天,不能下地,在地下没存用的,喔!又研究地质学。又研究气候,把卫星放到天上去一看,明年雨量有多少。今年就想知道明年的雨量了,这都是一种贪心在作怪。还有些学生认为研究天文地理,这都离得太远了,我来研究人吧!研究人文学。人家说这个也赚不到多少钱,好吧!就作医生,读医学、读化学、读生物来研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2:4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了。‘若念力坚强’:若是这个摄念的念力非杳常坚固。‘虽入五欲贼中’:虽然就是走到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里边去了,或者是色声香味触五欲里边。走到这里边也不要紧的,你若是念力坚强,这个念就是正念,正念坚强,虽然到这个五欲的境界里边,而五欲好像土匪似的,它尽抢你的珍宝。‘不为所害’:它也害不了你,因为你有个正念,有个菩提心,不会被这些个境界所摇动,什么样的欲也引诱不了你,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就好像将军或者军队;穿上铠甲,穿上盔甲了。‘入阵则无所畏’:穿上了盔甲,顶盔冠甲,就是入到敌人的阵里头,也不怕。为什么不怕呢?就因为自己有了保障,因为你能摄念,摄念就不会为外边的境界所摇动,这叫有如穿上铠甲一样的,所以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这就是不忘失你那个正念的功德。



六、禅定功德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禅定’,定就是三昧,现在讲禅那三昧的功德。禅那—思惟修,又叫静虑。思惟修有四禅。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没有五禅。另外,四空处就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禅、四空合起来,就叫八定。所以诸禅定就是包括这四禅八定,这八定都有它的功德,所以叫做禅定的功德。



禅定就是摄心,摄心也就是思惟修,也就是静虑。你摄心就是制心,制你这个心,所以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而这个‘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在禅定里头,也就是禅定的境界。制之一处,是专一其心,心念归一。心念专一,在这个时候,一念也没有了,就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你都明白了,就知道有个空理,你若是再能明白,实际上连这个空理都没有了,空也无所空,能空、所空都没有了,‘能所双亡’,在这个时候,能空和所空都没有了,就是一种湛然寂静的境界。若连这个湛然寂静的境界也不生,这时候一念也都没有了,你说你的欲念从什么地方产生呢?找不著这个欲念了。什么叫五欲?什么叫六欲?都不知道了。这时候也就是禅定,也就是真正的摄心了,那么自然就会生出无量的自在功德,无量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还是跟前边一样的。‘若摄心者’:你若是能摄持其心。‘心则在定’:这个心就是在定中。‘心在定故’:因为你心在定的缘故,就有一种智慧。有这种智慧,就‘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世间的生灭法相就是成、住、坏、空,这世间是怎么样成的?怎么样住?怎么样坏?怎么样空?法相就知道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增一减为一个小劫。‘增’是由人寿的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譬如人的寿命十岁,再过一百年就是十一岁了,再又过了一百年那就是十二岁。那么身量高度,每一百年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然后再减。‘减’,也是每一百年,身量高度减去一寸,寿命减去一岁,再减到人的寿命十岁为止,这么一增一减,就叫一个‘劫’。一千个‘劫’,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算一个大劫。在世界上,‘成’有二十个小劫,‘住’是二十个小劫,‘坏’又是二十个小劫,‘空’也有二十个小劫。那么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所以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合起来,就叫一个大劫。世间生灭的这种法相,有定力的人就会都明白,都知道了。



‘是故汝等’: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佛的弟子,‘常当精勤’:时时刻刻都不应该懒惰,都应该精勤。精勤做什么呢?‘修习诸定’:修习一切的三昧。‘若得定者’:假设你得到定力,得到三昧了。‘心则不散’:心里的智慧光明就不会散乱,不会消失,不会没有了。你有了正念,有了不妄念,就不失正念了。‘譬如惜水之家’:就好像是爱惜水的这种人家似的,‘善治堤塘’:他善于治理水坝和水塘。堤塘,他知道怎么样修理,令它不漏,令这些水不跑失了。‘行者亦尔’:修行的人也就好像善治堤塘的这个人一样的,‘为智慧水故’:为存留这个智慧之水,‘善修禅定’:善于修禅定的堤坝。‘令不漏失’:令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法宝不丢、不漏,不失去了。‘是名为定’:这就叫真正禅定的功德。



七、智慧功德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食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第七是智慧的功德。你们各位说一说,什么叫智慧?不愚痴,就有智慧了嘛!也就是无明破了,真正的智慧就现出来了。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道,但不能说菩提是智慧。你发菩提心可以现出智慧,因为发菩提心就可以断烦恼,断烦恼就是证菩提。这就和反掌是一样的,烦恼的反面就是菩提,菩提也就是烦恼,只要一翻过来就是了。若是不翻过来的话,那烦恼还是烦恼,菩提还是菩提;而你一翻过来,烦恼就变成菩提了。也就是晚间到极处时,就变成白天;白天到极点就变成晚间,这是一种轮流转。所谓智慧,是对著愚痴而言,你若是没愚痴,就是有智慧。智慧,也就是说这个人聪明,聪明到极点,就变成智慧了。很聪明的人,就有智慧;但是若是愚痴、烦恼多,就没有智慧了。所以智慧的功德,功德的智慧,你有功德,才能有智慧’,你有智慧,才能做功德。没有智慧,你的功德也没有;你若是没有功德,智慧也现不出来了。所以这是相因相循,互相由藉的。



佛说‘汝等比丘’:汝等出家人,汝等在家人,汝等大人,汝等小孩子,汝等男人,汝等女人,也都包括在内了。汝等是包括所有的一切人。‘比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8 00: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