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0674部~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2 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夫人为道务博爱。 博行爱人。
   博哀施。 见彼危厄博哀而救之。
   德莫大施。 言施之德最为大也。
   守志奉道其福甚大。 夫学道之人既能博爱哀施加以精进则其福弥大。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 见彼行施奉道而能为彼欢喜赞叹。亦获福报。
   质曰。彼福不当减乎。佛言。犹如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质曰者。求质其疑也言助之欢喜亦获其福。疑谓减彼哀施福报。佛乃答曰。犹如一炬之火。有数千百人。各以炬来求之。或熟饮食或照冥闇而本之一炬亦不减少故。哀施福报亦犹于此。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 此十等校量盖德有大小。障有厚薄。故饭之者福报不同。又梵语辟支佛陀。此云独觉。故言饭百亿独觉不如饭一佛。何者盖运大慈普济群生其福深广不可思议。而供佛之报亦最大也。
   饭善人福最深重。 此言饭凡世善人福亦深重。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 然善人中有二种。或能事天地鬼神。或能孝养父母。比量福报不及能事亲者。
   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 凡人贫乏自逼饥寒而能辍己济人斯亦难矣。
   豪贵学道难。 豪贵恣逸无诸苦恼而能厌其累尘。折节求道故为难矣。
   判命不死难。 不字当为。必字盖传之讹也。若世人明达因果决志判命。或舍命身饲其猛鸷。济彼鱼鳖乃至忠臣烈士。以死殉义斯皆难也。何知当为必字缘。佛言二十难并说凡夫境界非论不生不灭之理。其义明矣。又据西戎南蛮语音。呼必为不。
   得睹佛经难。 凡人不具信根罔忧生死。则出世之教安得见闻。
   生值佛世难。 夫人若不结胜因不修众善则诸佛出世岂得遭遇实知难矣。
   忍色离欲难。 六尘之中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防其越逸甚为难矣。
   见好不求难。 彼之所好此或于求遂之贻贪冒之名违之招忿戾之患故能不求为难矣。
   有势不临难。 势利之人威福之地而能唯道是从不形趋附亦为难矣。
   被辱不嗔难。 不忍小忿则兴诤端非理相干。能以情恕斯亦难矣。
   触事无心难。 心求清净触境而兴。若能遇事不徇物情。斯为难矣。
   广学博究难。 怠惰则陷无明。多闻则有饶益。若能广究谊理以资智虑。斯为难矣。
   不轻未学难。 凡曰群生同禀真性。而以能格物俗之常情故。不轻未学为难也。
   除灭我慢难。 愚冥徇情彼我慢生违善兴诤罔不由兹。若能除灭故为难矣。
   会善知识难。 感物生情理兹染习善恶之性。由是而迁故知识之善者。亦难矣。
   见性学道难。 性本澄湛迷于妄情。道本真常昧于爱欲。能复本而见性。背伪而学道为难矣。
   对境不动难。 前尘妄境致惑真性故悟之而寂照对之而不动者难矣。
   善解方便难。 常怀大慈以视众生。种种方便以为饶益者难矣。
   随化度人难。 众生之性亦有利钝。能于高下之中随化而度之者亦难矣。
   心行平等难。 痴冥之类合尘背真。若能冤亲彼我一皆平等。斯为难矣。
   不说是非难。 两舌妄言世尊所戒。众生无明而有差别。若能平等不构是非者难矣。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 真如之性与虚空等故。言无形相。
   知之无益。 夫知而不学与不知同。必假修证。乃可得道。
   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 夫欲通宿命者。当须志行清净常在禅寂久则尘障尽消。潜通宿命如磨镜去垢乃见形矣。苟非断欲守空。何以得证道真也。
   佛言何者为善。惟行道善。 佛言何者。盖各引一设之义惟精进行道。渐至证圣最为善也。
   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 断诸攀缘得无漏智志道淴合最为寂大。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忍辱之人不怀仇怨。如彼勇健多力之人能拒强敌内不怀恶。终为人所尊也。
   何者最明。心垢除。恶行灭。内清净无瑕。 如白圭无玷晴空绝云心之最明也。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 极言其远大也。
   十方所有。未尝不见得无不知。无不见。无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此已证果位得一切种智故。于三世具正遍知明之至也。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浊水以五彩投其中。 浊水譬染心。五欲喻五彩。心欲相投交错其中也。
   致力搅之。 浊水五彩已不可分。仍用力搅之。喻世人妄想贪爱发乱其五欲也。
   众人共临水上无能睹其影。爱欲交错心中为浊。故不见道。若人渐解忏悔来近知识。水澄秽除。清净无垢。即自见形。 浊水之上虽众临之无能睹影。爱欲交乱真心昏惑。岂得明道。若秽浊尽去心归清净即自然见道也。
   猛火着釜。下中水踊跃。以布覆上。众生照临亦无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内。五盖覆外。终不见道。 釜者喻染心。水踊跃者喻染心中贪嗔痴三毒烦恼踊跃也。以布覆上者。喻凡夫被五盖蒙翳终不得见道也。五盖谓。一贪欲。二嗔恚。三痴。四掉举恶作。五昏沉睡眠。俱为盖覆也。
   恶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 精勤坚固渐证果位。于禅定中乃知魂灵之所从来。乃无常报尽生诸国土道德所在矣。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 冥闇也。
   其冥即灭。而明犹存。 犹字当为独犹字殊无义。
   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 夫已见道愚痴自灭。渐证佛智德无不明。犹如持火入诸闇室冥闇都灭而明独存也。
   佛言。吾何念念道。 佛训诱弟子言。我常念道更无杂念。
   吾何行行道。 应物利生常行于道。
   吾何言言道。 佛所言说惟谈于道。利益有情。
   吾念谛道不忘须臾也。 念真谛圣道未尝须臾忘也。
   佛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50 | 只看该作者
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万物形体丰炽念非常。执心如此得道疾矣。 夫对天地睹山川及万物形体。虽然丰盛当念皆是有为生灭终归无常。修行之人若常如此起念即证圣必速矣。
   佛言一日行。 谓终一日念念修行也。
   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无量。 若人于一日之中而能修习常念于道忆持不忘。或于一日而常行道修习不怠。乃能成就信等诸根得无量福。一日尚然而况多日其福弥盛。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有情之身俱是四大假合以成其形。仍假虚名也。且地水火风是名四大。以要言之。即骨肉毛发是地津液。精血是水。暖触是火。四支百脉摇动是风。各以假名成此幻身。若熟念之。何者为我寄生浮世倏忽而灭都如幻梦尔。
   佛言。人随情欲求花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然香以薰自烧。愚者贪流俗之名誉。不守道真。花名危己之祸。其悔在后时。 凡世之人但恣情欲惟求虚花之名不忧生灭。罔慕真实之道。譬如上妙之香被人所焚虽得远近普闻。其如形质速尽亦同愚者徒慕虚名而丧道真及祸至危己悔在后时也。
   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夫耽嗜财色少时快心及恶积祸来。沉沦六趣。亦如小儿刀刃之蜜。其甜味至少。徒截舌之祸尔。
   佛言。人系于妻子宝宅之患。甚于牢狱桎梏榔档。牢狱有原赦。 牢狱之苦。或值赦免。
   妻子情欲虽有虎口之祸。已犹甘心投焉。其罪无赦。 夫世人为妻子羁绊宝宅萦心。祸患难免。甚于牢狱。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 世间诸欲缠缚难解者。莫甚于色故知色欲之过其大无比也。
   赖有一矣。假其二同。普天之民无能为道者。 滋生死障涅槃唯色欲一端楞严亦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 凡世有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人心中若有智者须早以道消去乃免危殃之祸犹如愚人不早释逆风之炬必自烧其手也。
   时有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 天神者主天界之神也。玉女天女也。盖天欲试佛之意观佛之道如何也。
   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 遣去也。
   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 如皮囊中贮诸秽恶。难惑六通之佛。六通谓。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住通。漏尽通。
   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 天既知神通不可惑乱。因问道意佛为说法。得证初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 木喻于人。海喻于道。
   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 修行之人坚持戒行不被情欲所惑。如木在流不为二岸所触。
   不为众邪所诳。 正见之人坚持操行不被众邪诳惑。如沿流之木免其人鬼所取。
   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 木无众滞自至于海。如人之精进免其诳惑必得其道矣。
  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 言当慎守正心勿信纵邪意。若信纵之即为烦恼牵惑也。
   慎无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惟举色者。盖色能惑乱入生死苦海为祸根最大者也。
   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 缘阿罗汉烦恼断尽。任纵其意必不入邪见也。
   佛告诸沙门。慎无视女人。若见无见。慎无与言。 熟视其色当生欲情。若每见之想如无见。仍诫勿与交言也。
   若与言者。敕心正行。 若不护己为缘事故须至言语者即默自诫如下文。
   曰。 默语也。
   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 若欲发言。先正其心自诫之曰。我持净戒处兹浊世。当如莲花虽在淤泥不为所污。
   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以为妹。幼者予敬之以礼。 凡见女人当作此观想仍皆接之以其礼。
   意殊当谛惟。 谛审也惟思也言当审思之。
   观自头至足。自视内。 意殊者谓情炽盛用前观想未能息者即想自己头至足。收视于内也。
   彼身何有。唯盛恶露。诸不净种。以释其意。 既内视当想身中盛诸不净秽恶之物露泄不止。即邪意当息彼身自谓此身也。
   佛言。人为道去情欲。当如草见大火来已劫。道人见爱欲必当远之。 佛诫修道之人去其情欲。当如枯草已被大火焚劫。言急切速避之。
   佛言。人有患淫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阴。佛谓之曰。若使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 功曹主者之称。从者谓功曹之从人。在上位者若严率其下。则从者自然凛惧故以心喻功曹。欲情喻从者。若自净其心欲情岂得生也。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斯须即死。佛言。世俗倒见。如斯痴人。
   有淫童女与彼男誓。至期不来而自悔曰。欲吾知尔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尔。即尔而不生。佛行道闻之谓沙门曰。记之。此迦叶佛偈。流在俗间。 过去诸佛知众生罪业皆从。妄想生起。妄想若息即无诸恶。故迦叶佛曾作此偈流传于后。及释迦佛因行道闻。此女自悔而诵故令沙门记之。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 夫为前境所诱乃起爱欲。既为爱欲所惑忧畏从之而生。若本无爱欲。即忧畏何由而至矣。
   佛言。人为道譬如一人与万人战。夫一人敢敌万人者。 勇猛之极也。譬修道之徒发精进果决之志矣。
   被甲操兵。出门欲战。意怯胆弱乃自退走。或半道还或格斗而死。 意怯胆弱乃是退走以至半道而还。皆喻修行之人中路退心也。格斗而死。譬学道之人无坚刚之志毙于诸魔也。
   或得大胜还国高迁。 夫将兵者。或立殊勋而施则。爵赏自然超于众也。
   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锐进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灭恶尽必得道矣。 夫被精进甲。仗智慧剑坚持戒行。魔障尽灭证无漏智。乃得道矣。
   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6:2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