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谛闲大师遗集第三编论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30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辛二 明观法
此教名为独菩萨法。以界外道谛为初门︵藏通道谛,即界外集。藏通灭谛,即界外苦。故以界外道谛治之。︶无复二乘,而能接通。通教三乘,既被接后。皆名菩萨,不复名二乘也。十法成乘者。一缘于登地中道之境,而为所观,迥出空有之表。二真正发心,普为法界。三安心止观,定爱慧策。四次第□破三惑。五识次第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为塞。传传检校,是塞令通。六调适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入三解脱门,证中无漏。七用前藏通法门,助开实相。八善知信住行向地等妙七位差别,终不谓我叨极上圣。九离违顺强软二贼,策十信位,入于十住。十离相似法爱,策三十心,令入十地。
○庚四 圆教
○辛一 释教相
○壬一 能诠名
○癸一 圆妙
圆教,谓圆妙︵三谛圆融不可思议︶
  广见辅宏记。四教仪云:圆以不偏为义。此教明不思议十二因缘,及不思议二谛。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夫以天台立宗,宗于法华一经。诠圆理,明圆行,悟圆旨,起圆修。若论化法四教,藏通别之三权,乃助圆教之一实耳。权乃实家之权,实乃权家之实。权因实而建立,实因权而诠显。权依实而有,实依权而立。实即是权,权即是实。权实何尝离哉,二者原来一体。体不可说,说三说一,为不得意者,作此分别耳。今明圆教者,显非前三也。有能诠之圆教,必有所诠之圆理。圆理有四:所谓圆融、圆妙、圆足、圆顿、此性法也。有性必有修,修法,即圆伏等七也。先明性德中圆妙,何者为圆?三谛圆融故。何者为妙?不可思议故。所谓三谛者,即始终心要发明者是也。谓此三法,各有审实不虚之理,故称谛也。如真,的确是真。假,决定是假。中,真实是中。故名三谛。所谓真谛者,诸法泯者也。诸法。即是耳所闻,目所见,一切有为法也。一切法皆从缘生,缘生无性。无性之性,即是诸法之性。今言泯者,融会一切法,而归于性也。故曰真谛者,泯一切法也。所谓俗谛者,俗谛门头,不舍一法。森罗万象,种种差别。十界不同之相,决定是有。譬如桌子,因缘和合而有,彼有彼的用处,此有此的用处。一法如是,法法皆然,名随处换。名虽是假,作用是真。名依体而建立,体依名而益彰。是为俗谛者,立一切法也。所谓中谛者,统一切法也。一切法,总不外乎空有,空,一相平等也。有,即千差万别也。今言统者,须知万有即相,平等即性,相能显性,性能现相。相不离性,性不外相。全边即中,非离边而有中。如是则举一中,无不统之也。言圆融者,举一中,无真俗而不中。举一俗,无真中而非俗。举一真,无中俗而非真。所谓举一即三,三原是一。三谛无碍,是名圆融也。言圆妙者,此三谛法,凡圣共有,迷悟本成。开口便错,举念即乖。不可心思口议,是名圆妙也。言圆足者,谓世出世间,若事若理,皆不离于当下一念。所谓理具三千,事造三千,两重三千,同居一念。故云圆见事理,一念具足。言圆顿者,理体天然,不假造作。一成一切成,故云体非渐成。
○癸二 圆满
圆满︵三一相即无有缺减︶
  且此性德之理,岂但圆妙,且圆满也。圆者,无有缺减故。满者,三一相即故。曰三一相即者,如言真谛,真外无俗中,俗中俱真。举俗谛,俗外无真中,真中皆俗。举中谛,中外无真俗,真俗悉中也。
○癸三 圆足
圆足︵圆见事理一念具足︶
  介尔一念,不起则已,起则于十法界中,必落一界。所谓善心才举,天宫宝殿生成。恶念将萌,地狱火轮已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什么,是心是什么。一念具十界,十界各具成百界。每一界具十如,百界具千如。约正觉、有情、及器、三世间,各一千,则成三千。此三千法,犹是理具,有理具,必有事造。此事理两重三千,同居一念具足无余,故得名也。
○癸四 圆顿
圆顿︵体非渐成故名圆教︶
  顿谓顿超,不落渐次,因果不二之谓也。盖此性德,人人本具,各各不无。在因不迷,取果不悟。不修未失,虽证何得。因果同时,迷悟莫二。不假修造,那待证成。因果不二之旨,诚不易知。今借世物,喻而明之。且如桃李等果,一往而观,核是因,桃是果。及至将核下土,阳和雨露,发根抽芽,生枝发叶,开花结果,复成一桃。桃中有核,核外有桃。如是参求,究竟为是桃在前耶?核在前耶?桃核前后既不可言,即因果不二之旨,不可思议也。所谓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是。此理,闻名信解,即名字人。依解起修,即观行人。修功得力,即相似人。忽破无明,即分证人。二死永亡,即究竟人。大凡圆教之谓发心究竟二不别者,即因果不二之谓,曰圆顿也。
○壬二 名下义
○癸一 圆伏
所谓圆伏︵圆伏五住︶
  上文明性,今明于修。修无别修,全性起修。但性德在缠,终日随缘应用。六根追逐六尘境上,一向以来,未曾见得。虽属体具,复有烦恼。即见爱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无明住地。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寻常所言,三惑者是也。由此三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总名五住地烦恼,当别讲名义。一、一切见住地。言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起诸邪见,住着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二、欲爱住地惑。欲爱者,即欲界贪嗔痴慢,名为思惑。谓众生由五根,对五尘,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着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三、色爱住地惑。色爱者,即色界贪痴慢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着色界,贪着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四、无色爱住地惑。无色爱者,即无色界贪痴慢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贪着空定,不能出离,故亦名住地惑也。五、无明住地惑。无明、即根本惑也。谓声闻缘觉,未了此地,沉滞空寂,住方便土。别教大士虽能断除,犹住中道法爱。由余惑未尽,住实报土,故名无明住地惑。圆伏五住,宜作七番解释:一消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4-20 21: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