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含经卷第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5 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当时,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经注释:
  1﹑五阴:为「五蕴」的旧译,阴是障蔽的意思,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五蕴中,色蕴属于物质;受、想、行、识四蕴属于精神,此五蕴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2﹑如是我闻:诸经经首均有此语,印度重视闻持,而以此语作为信凭,这句话表示此经为结集者亲自听闻。
  3﹑舍卫国:舍卫,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全国,故名。这里是以首都代国名。
  4 ﹑祇树给孤独园:为佛陀道场之一。此园乃须达多长者向祇陀太子买下土地建成以供养佛陀者,其内之树林则为祇陀太子所布施,故合称祇树给孤独园(须达多长者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孤独之人,故被称为给孤独长者)。
  5﹑色无常: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可分为五种: 一 、内色—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 二 、外色—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三 、显色—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赤、黄、白,黑等。四 、表色—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趋舍伸屈等种种表相。五 、形色—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色无常,意指一切物质现象皆随缘生灭,变化无常。但就有情五蕴的身心来说,就是指这个色身而言。南传佛教则将色法分成二十八种,见清静道论第十四说蕴品。
  6﹑尽:消除净尽。 
  7﹑受:即受蕴,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 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感受。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一受心所。
  8﹑想:即想蕴,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取种种相,作种种想,包括思想、概念等心理现象。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一想心所。
  9﹑行:即行蕴,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五十行心所。
  10 ﹑识:即识蕴,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心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南传佛教有八十九心或一百二十一心之说。
  11﹑心解脱:梵语citta-vimukti。谓由定力而于定障得解脱。与「慧解脱」相对。其原始本意,系指心由一切束缚中解放;解脱之当体即为心,故称心解脱;而以智慧解脱者,则称慧解脱。但后世术语化,将无明之灭称慧解脱,将渴爱之灭称心解脱。更以心解脱连结于禅定,谓依定而解脱定障,与无贪相应者,称为心解脱。依慧而解脱烦恼障,与无痴相应者,称为慧解脱。此二者同时解脱者,则称俱解脱。 
  11﹑已尽:即烦恼业缚已尽,可证阿罗汉果。从过去的烦恼、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自在的人。
  12﹑梵行已立:梵行,即清净的行为。此句言脱离爱欲而过着清净的生活,只有正行、正精进而没有邪行。 
  13﹑所作已作:即已完成一切义务职所。
  14 ﹑不受后有:后有,有二 义:一 、未来的果报。二 、后世的心身。不受后有,即现在已得解脱,将来再不受束缚,不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堕「死界」得到「正生」,故此身在生死界中为最后身(最后一次身体)。 
  15﹑苦:乃观五蕴是苦的。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等诸苦。 
  16﹑空:五蕴随缘生灭,变化无常,究竟而无实体,故叫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17﹑非我:梵语意译,指世界上一切事务皆无独立实在的自体。因五蕴无常,故苦,由此而知无一常住、唯一、自在、主宰、独存、实在之我,故云非我。五蕴非我之经文可参阅,汉译南传相应部第三册蕴相应之第十四经「无我」。
    二、本经叙说应正确的去思惟观察五蕴的无常、苦、空、非我,才可获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对于物质现象应当去作正确的思惟,观察这物质现象的无常,能够如实地了知。为何要这样呢?比丘啊!因为对于物质现象能作正确的思惟,观察这物质现象无常,能够如实地了知的话,那么对于物质现象的欲望贪求就能断除;欲望贪求断除了,我说他的心灵已获得了解脱。
    同样地,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应当去作正确的思惟,观察心识等这些精神现象,皆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能够如实的了知。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对于心识等精神现象能作正确的思惟,观察这些精神现象,皆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那么就能断除对于这些精神现象的贪欲;贪欲断除了,我说他的心灵已获得了解脱。
    就像这样,一个心已获得解脱的人,如果想要自己作证,就能自己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受生死轮回了。就像正确的去思惟色、受、想、行、识五蕴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的经文一样,这五蕴是痛苦、是空、非我等经文,也都是说要如此的去思惟。」
    当时,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后,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二 经注释:
  1、正思惟: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惟,为「八正道」之一。
  2、观识无常如实知:识,原指心识,谓应观察心识无常,能够如实了知。但从前后经意,亦可知于受、想、行三蕴,亦应观其无常如实知。
    三、本经叙说对五蕴无常不能明白了知,则会造成痛苦;若能明白了知,就能自在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对于物质现象,不能了知,不能明白,不能将它断弃,不能远离对它的贪欲,那么就不能断除(由物质无常所造成的)痛苦。同样地,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不能了知,不能明白,不能将它断弃,不能远离对它的贪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4-19 17:0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