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友论坛

标题: 我非常希望甲木老师能给与指点,拜托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5-12-28 21:34
标题: 我非常希望甲木老师能给与指点,拜托了
我的命局好多老师都给看过了,现在我非常想得到甲木老师的指点,请甲木老师能费一下心,满足一个命理爱好者的愿望吧,其实也不需要好多论断,只需要对学生明年的走势稍微详细的分析一下,好吗?


姓名:
来自:                             出生地时间:1975年11月12日5时14分
农历: 农历乙卯年(兔)十月初十        真太阳时:1975-11-12 4:33:00
公历:1975-11-12 4:33:00           平太阳时:1975-11-12 4:18:00  
胎元:戊寅 命宫: 庚辰  
旬空:子丑  午未  子丑  辰巳

十神:伤官  正财  日元  比肩
男命:乙卯  丁亥  壬戌  壬寅
遁藏:  乙伤官  壬比肩   辛正印   甲食神  
                甲食神   丁正财   丙偏财  
                         戊七杀   戊七杀  
十神: 正财  偏财  伤官  食神  劫财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杀  
大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岁数: 0-0岁  1岁  11岁  21岁  31岁  41岁  51岁  61岁  71岁  81岁  
交运: 1975  1976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  
流年: 乙卯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5-12-29 12:27
再一次恳请甲木老师
作者: 甲木    时间: 2005-12-30 22:37
此造从弱无疑,关键是到了甲申运还能否从弱--回答是肯定的,还能继续从弱,为什么呢?寅申相冲,申中所藏之根已经被冲掉,所以继续从弱。既然从弱,那么明年丙戌年就是用神到位,应是吉利的年份,用不着害怕。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5-12-30 23:41
[equote]下面引用由甲木2005/12/30 10:37pm 发表的内容:
此造从弱无疑,关键是到了甲申运还能否从弱--回答是肯定的,还能继续从弱,为什么呢?寅申相冲,申中所藏之根已经被冲掉,所以继续从弱。既然从弱,那么明年丙戌年就是用神到位,应是吉利的年份,用不着害怕。
[/equote]
哈哈哈,谢谢甲木老师,你算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一次感谢你终于肯给学生看一下了。
作者: 甲木    时间: 2005-12-30 23:45
自己好好学,好好琢磨,自己进步了随便人家怎么说都不会怕。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17 16:51
甲木老师,非常感谢你严厉的批评(我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屡屡透出了对许老师理论的疑惑),但是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现在还没有弄懂,但出于对甲木老师,铁木尔老师的信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四柱精髓的。
另外,就上面我的命局学生再提一个疑问:亥卯半合成功,丁壬只论合袢,但日元旺度为(1+1)*2=4,应该是比弱啊,怎么变成了从弱呢?是日干被丁合减力,以及时干被寅木泄气,从而旺度有所减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还请甲木老师不吝赐教。
作者: 帖木尔    时间: 2006-1-17 23:50
[equote]下面引用由苦命居士2006/01/17 04:51pm 发表的内容:
甲木老师,非常感谢你严厉的批评(我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屡屡透出了对许老师理论的疑惑),但是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现在还没有弄懂,但出于对甲木老师,铁木尔老师的信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四柱精髓的。
另外 ...
[/equote]

苦命居士,本来我挺欣赏你的,但从这来看,你让我很失望。。。
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证就胡说八道,是不是太武断了?!你知不知道,这是一个公开的场合,你不负责任的言论会造成多大的不良影响?!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希望你不再有下次!!!

还有,我说话就是这么直,不爱听也没办法。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18 00:19
没有没有,学生是非常佩服帖老师和甲老师的品德的,绝对不会听不进老师的批评的。
不过学生的确是在努力的领悟许老师的理论,四柱精髓买回来后,我两天时间就通读了一遍,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遍细读,我绝没有任何诋毁许老师理论的意思,相反我非常感谢许老师为广大易友提供了一套非常具有操作性的理论。
但是我作为入门不久的学生,为了更快的进入易学殿堂,常常会出现水平不够而大胆预测的情况,我想贴老师应该支持吧?

真诚的希望甲木老师和帖木尔老师不要对学生的大胆预测产生反感!谢谢!
当然,我会尽最大努力为本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的,因为我发现本论坛四柱部分是目前国内最崇尚真理,最务实的网站,甚至比龙隐社区还要好。


作者: 帖木尔    时间: 2006-1-18 01:08
你怀疑没人会说你不是!!!
但你不该说一些负面的话。。。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大家对新理论的信心!!!新理论刚刚确立,要得到大家的信赖,需要实践去检验,而不是毫无意义的说教!!!
我们的论坛需要的是实践说话,而不像其他论坛那样靠吹捧出来的!!!
本人是“五行旺度理论”的受益者,在此郑重的向大家推荐《四柱精髓》这本书!!!
或许大家说我在做广告,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读者(尤其是没入门的)是多么的需要一本科学化的教科书!!!


同时,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五行旺度理论”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我提出问题(许老师、甲木老师太忙不会经常登陆发帖),我会尽我所学回答你的所问。



作者: 帖木尔    时间: 2006-1-18 01:20
[equote]下面引用由苦命居士2006/01/17 04:51pm 发表的内容:
甲木老师,非常感谢你严厉的批评(我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屡屡透出了对许老师理论的疑惑),但是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现在还没有弄懂,但出于对甲木老师,铁木尔老师的信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四柱精髓的。
另外 ...
[/equote]

日干的旺度=(2X2+2X0.8)÷2=2.8 受戌克和木泄再减力3成左右,即1.96度--太弱。

注意:亥被化成木,木为水的相地,取二者的平均数。


作者: 帖木尔    时间: 2006-1-18 01:24
我们通常计算出来的都是日干的静态旺度 ,大家都忘了其他五行对日干的作用力。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18 01:37
感激感激。我愿成为本论坛义务护法。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19 21:36

帖木尔老师,我想问一下,癸未大运,戊子年,流年地支子水是不是忌神,是不是该年我的姐妹有灾?
作者: 小寒    时间: 2006-1-19 22:36
[equote]下面引用由苦命居士2006/01/19 09:36pm 发表的内容:
帖木尔老师,我想问一下,癸未大运,戊子年,流年地支子水是不是忌神,是不是该年我的姐妹有灾?
[/equote]

子水当然是忌神!此年子水虽然是忌神但有未土回克,你本人无大碍,但手足有可能会有事。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20 15:14
我还想问一下,我的命局中,土是什么角色?喜忌如何?特别是癸未大运。
乙卯 丁亥 壬戌 壬寅
从07年2月行癸未大运。

作者: 甲木    时间: 2006-1-27 11:25
用神要从贴身处看,一切克泄耗日主的都是用神,但有个前提是用神不能打架--土克制日主当然是用神,木泄日主也是用神,但木绝对不能克土,否则必然出事!所以关键的问题在木--当木不克制土的时候是用神,克制的时候不是用神;土一直都是用神。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1-29 18:44
极度感激甲木老师,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我的命局中火无力通关,那么在比较多的时候木都在克土哟?
作者: 潇潇下    时间: 2006-2-4 10:05
在下认为此命用神在金水
作者: 苦命居士    时间: 2006-2-5 11:44
那请你解释一下我04、05走霉运的原因。




欢迎光临 心友论坛 (http://bbs.yucewe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