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正藏第37册No.1757阿弥陀经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7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谓菩萨修道以劫为量。此劫又不可数故名劫阿僧祇。此是大劫。今阿弥陀寿劫者是年岁阿僧祇也。其劫义如别章。人闻彼佛寿越僧祇。未知作佛已来于今久近。若久则恐临灭度。虽十念而难逢。近则固未涅槃。终百年而可望。良有斯问故下答云。

  经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次第三释斯疑也。谓成佛已来始经十劫。愿生必见亦何疑也。问是何劫。答是小劫。如梁朝摄论。以行年双等岁为一数。数过六十数为一阿僧祇劫。谓五年两??为一双。即一双二双乃至十双百双千双万双乃至阿僧祇双名一小劫。所以知是双等劫者。华严经云。娑婆一劫当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三十日为一日。乃至十二月为一岁。五年有两??为一双。乃至僧祇双故 次明第二菩萨功德庄严。文分为五。一常随众。二新贤。三旧圣。四劝往生。五释劝。初文有二。一总标二众。后结成严土。

  经曰彼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次释第一常随众也。声闻者。成实论曰。闻法得悟故云声闻。故佛地论云。闻佛言音而入圣道故名声闻。即观经称小乘根者生彼得四果也。问彼既是有四果。何故经言皆是阿罗汉。答此举随佛众。即如释迦弟子无量无边经初但标千二百五十人。举常随众也。问无量寿论曰二乘种不生。云何得有声闻众。答彼论据佛受用报土说。以诸佛受用土唯有十地诸大菩萨无二乘凡夫故。今此经中约化土说。有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同见同受用故。观经言小乘根性亦得往生。诸菩萨者亦举常随菩萨众也。言声闻者。宝积经云有四。一是应化。二增上慢。三定性。四发菩提心。言应化者。实是诸佛及大菩萨。为度众生示作声闻。为引接实声闻故。即富楼那罗睺罗等是。言增上慢者。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增上慢。言定性者。谓本少慈心一向为己不为众生。怖畏世间唯住涅槃。是名于小乘中决定性也。言发菩提心者。彼从本来慈悲心少。亲近于佛所信心彼。虽住涅槃诸佛劝化方便诱引遂发菩提心。然而迟钝。问彼国声闻弟子皆是罗汉其数甚多。四种之中有何声闻也。答准观经无量寿经等。彼但有三种声闻。无增上慢者。何以知之。准此土有增上慢者。或恶魔作佛示与授记。即自念言。有何所得故谓证涅槃与大阿罗汉同。或有坐得四禅言得四果。即将自身为阿罗汉等想。悉受他供养。准成实论。此人后当忧恼。谓临命终时乃见三恶趣中阴相现即生忧恼。彼国无此故无也。清净觉经云。其国菩萨罗汉自共语言皆说经道不说余语。其声如三百雷声。皆悉相敬爱无相憎嫉。悉存长幼上下。问彼土何众最多。答大论云。菩萨僧多声闻少。

  经曰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结第二也。

  经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次释第二新贤众也。故无量寿经云。诸众生明信佛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愿生我国者。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悉皆三十二相身真金色。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故清净觉经云。生到彼者悉具诸相。智慧成满神通无碍。或得百法明门入欢喜地。是知生至彼者有到地前三贤位中。故言新贤。阿鞞跋致者。阿之言无。鞞跋致言退转。故大品经云。不退转故名阿鞞跋致。问阿鞞跋致有何胜用。答大品经云。若至阿鞞跋致位。是人不为诸魔所动。更无退转。故大论曰。此入不退转位菩萨名入菩萨位。自知自证不随他语不堕凡夫数名为得道人。一切世事不能动心。闭三恶趣门。若据彼论。与弥勒问论同。故彼论曰。菩萨未证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修集善根报。而未能得不退转。未得毕竟无怖畏心。此二论即取初地为不退转位。故弥勒问论云。云何不退转。答以诸菩萨得初地毕定因故。以见道力离身见等诸烦恼。如须陀洹人。菩萨初地断菩提心相违退因。离身见等烦恼。方得名为入菩萨位。自知自证二空真如过凡夫地。尔时有九种过。一入位过。谓初入菩萨位初得出世间心故。二家过。谓生在佛家。以依般若慧生故。三种姓过。种姓尊贵无可讥嫌。以大乘行生故。四出过。谓一切世间道所不能摄故。五入过。由入出世间道法故。六身过。以善住菩萨法中以大悲为体故。七处过。以善住菩萨正修行处而不舍世间而不染故。八业过。谓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顺空圣智生命相似法故。九毕竟过。谓入如来种中令佛种不断究竟证涅槃道故。是则不退转位在于初地。若依资粮论。菩萨若得无生忍时即住在不动地。必当作佛更不退转。是则不退转位在于八地。故彼自发问云。何故从初地乃至七地。皆决定向三菩提。而不说为不退转。唯说住不动地者。答不动地菩萨所有信等出世间善根七地菩萨及二乘不能障碍令其退转。是故彼地名不退转。若据众生生彼得至七八地者。其位太高。若至初地者。即与观经相应。故彼经云。众生生彼有经一劫半劫得入欢喜地。若依璎珞本业经十住位中。彼经云。若新发意菩萨若进若退多在第六住欲入第七住中。何以故。若善男子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六度得入七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若修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及诸菩萨善知识等所护念。故即得出到第七住中即常不退。自七住已前名为退分。若众生生彼得入七住名不退转。此事必然。以彼时长久修缘强故。又有释者。彼无七种退缘故。故令生者皆不退转。一无五退具在。婆沙云。一长病。二远行。三常诵习经业。四常营事务。五恒和诤讼。此五因缘令心劳倦。是名五退具。二寿长于无量劫供佛听法陪随胜人。即长时修道故是名不退。三无女人故无淫欲迷爱。而六尘境界见闻触知令心不染而发菩提心。即无染爱缘故是名不退。四无不善及不称心故不退转。五无恶友常见诸佛及一生补处菩萨故心无慢惰。即恭敬修行故心无退。六由彼佛愿力故不退转。无量寿经云。其有众生一生我国乃至成佛不受恶趣。除示现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又十住婆沙云。若人欲得现身至不退转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当称念西方无量明佛。七为利益众生故不退转。智度论云。阿鞞跋致有二种。一得无生法忍。二未得忍者即是众生生死肉身。结使未断。佛知其人必当断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6: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