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源法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0 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道源是个凡夫,不值得尊重。但凡夫法师跟你讲念佛法门,你应该尊重这个凡夫师父,你应该尊重念佛法门,这样才肯修。不然,你要等十二尊佛给你讲念佛法门,等到过恒河沙数劫,你还是凡夫,得不到念佛三昧,因为你根本不尊师重道。你遇见凡夫法师,跟你讲念佛法门,你就尊重,就念佛,尽此一报身,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用像大势至菩萨,修一个大劫那么长远,何况在未遇见佛之前,修几个大劫还没有讲呢!现在很容易,尽此一报身,就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很快吗?
念佛法门,是一个老实法门,你要老老实实,一听到就相信,相信就发愿,发愿就念佛,信、愿、行三法具足,决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就见到阿弥陀佛吗?怎么能见到阿弥陀佛呢?还是听凡夫法师讲的,所以你要尊师重道,才能够老实。你不能老实,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叫你尊重道源师父,如果我是存贡高我慢心发出来的,那是道源不对,吃亏在我,是我在增加我慢,不够格作个师父,怎么叫你来尊重我?那不是烦恼上,加了烦恼?道源不是发我慢心,而是由慈悲心发出来的,你尊重道源,便得利益。你尊重我,我还是道源;你不尊重我,我还是道源。道源的生死,得自己了脱;你的生死,得你自己了脱,我叫你尊重我做什么呢?是叫你重道。我告诉你念佛法门,你要相信,因为你不相信,怎能发愿?不发愿,怎么肯念佛?这是由大势至菩萨跟释迦佛,讲他得念佛三昧的因缘,我们推想到他是为表尊师重道而说的。我们现在先学尊师,才能重念佛的道,念佛三昧是果,念佛是因。不尊重念佛的道,怎肯念佛?不肯念佛,没有念佛的因,怎么能得念佛三昧的果呢?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下面经文举出来二个譬喻,先举二个普通人,告诉我们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已证得念佛三昧,他讲这些话,是为度众生;讲给释迦牟尼佛听,是请释迦佛证明,他讲的念佛方法没有错误,令众生增加信心。对众生说佛法,说得越高深,越难听懂,说个譬喻比较容易了解,能把信心生起来,生了信心就发愿,发了愿就念佛。
「譬如有人」,譬如有两个普通人。「一专为忆」,「忆」是忆念,一个人专为忆念不忘。「一人专忘」,一个人从来没有忆念对方。这两个人,或是朋友,或是夫妻。一个重感情,一个没有感情。这两个人交朋友,能交得好吗?结成夫妻能结得好吗?这一个人专重感情,和对方交朋友就不会忘记,就是「专忆」。结为夫妻,或是丈夫重感情,忆念太太不会忘记;或是太太重感情,忆念丈夫不会忘记。但若只是单方,另一个毫无感情,「专忘」。这两个人交往不会长远,不会相合,夫妻不久就离婚了,以后再碰头,好像路上碰到不认识的人一样。所以以后再见面,「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若」和「或」一样,「不逢」就是「非见」,这两句虽然文字不同,义理一样。
「若逢不逢」,逢,是遇到,假若远远地遇到他的身形。「或见非见」,或者接近地看见他的面容,下一句比上一句更接近一点。「若逢」、「或见」,是指专忆那个人,他重感情,朋友和他分手了,他始终不忘记,总想和他相遇。可是那个人老早把你忘记了,你遇到了,他「不逢」,他好像没有遇到。你见了朋友叫:「唉呀!我好想你!」他根本莫名其妙:「你是什么人?怎么想我呢?」他老早把你忘记了,所以你「或见」,他可是「非见」。比如这两个人是夫妻,一个专重感情,一个毫无感情,这两个人非离婚不行。可是离了婚,那个重感情的念念不忘,这个毫无感情的,老早把他忘记了。以后再遇到,那个专重感情的人,想到这是我的丈夫、这是我的太太。可是另外那个人早就把你忘记,认为已离了婚,还讲什么夫妻呢?他把你看成路人,不认识一样。你逢到了,他可没有逢到,你亲见其面,好像不见一样。
再换一个道理,「二人相忆,二忆念深」,两个朋友,或是两夫妻,两个都重感情,你忆念我,我忆念你,两人互相忆念,感情越来越深,那么这两个朋友,一交不相离。要是夫妻,尽此一报身,不会离婚,不但今生,来生来世还遇到一起。「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从今生至来生,来生再到来生,如影随形,身体走到哪里,影子便跟到哪里。「不相乖异」,乖,是乖违。异,是差异。绝对不会乖违、差异。就是两个人,今生交朋友,来生还是朋友,再来生还是好朋友,越来越好。今生结为夫妻,来生结为夫妻,再来生还是结为夫妻,越来感情越深。
初学佛法的人,喜欢起小智慧,听到这里,他不能生信心,就起了一个知见:「佛教说我们众生叫有情,吃亏就在这情感上,流转生死就是因为有情感。现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什么要勉励我们两个人相忆念深,今生在一起,来生还在一起,这不是增加生死吗?」讲得很对,不过你没听懂念佛法门,下面还有一段经文,比上面讲得更恳切。这是大势至菩萨的权巧方便,说一个譬喻,因为我们凡夫有情,说凡夫动感情的事,让你容易了解。并不是叫你动凡夫的感情,是叫你去忆念佛,不然,你不懂得怎么念佛?下面再讲一个譬喻,要合到佛法上。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众生,如母亲忆念儿子一样,这是第二个譬喻,前面譬喻两个人是朋友或是夫妻,有感情而已,他们没有血统的关系。母子有血统关系,天性上就应该相念,所以,以母子比喻更加亲切。
大势至菩萨前面说,他跟十二如来学念佛法门,得到念佛三昧,他应该说十二如来怜悯忆念众生,如母忆子;或者说最后那位超日月光佛怜悯忆念众生,如母忆子。现在大势至菩萨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西方三圣之一,亲近阿弥陀佛,应该说阿弥陀如来怜悯忆念众生,如母忆子。为什么说十方如来呢?因为十方如来怜悯忆念众生,没有两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5: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