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得道显化之所,历代都有宫观。然而,很多人认识武当,往往是从一个“武”字开始的。高深莫测的内家拳,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尤其是有关武林高手张三丰的传说,更是让武当山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武术重镇,“南武当”与“北少林”相颉颃,自成渊薮,独立传承,在武林这个“江湖”,武当武术可谓名动天下,成为中华武术一大名宗。至于江湖视野之外的武当山,人们多少有些陌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来历典故,似乎暗藏玄机、语焉不详。 武当山雄踞华中荆楚腹地,绵亘八百里,汉水蜿蜒侧畔,形成“带砺河山”的奇丽景观,也在很早便成为“神仙之窟宅”。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她又渐成道教名山。但武当山真正取得众岳独尊的地位并形成今日之规模,实赖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在武当崛起的背后,隐含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 从唐太宗在武当山敕建祠庙开始,武当山便和皇权产生了某种关联。宋元时,皇室大肆封号武当真武神,把真武神尊为社稷家神,到明成祖朱棣通过武力夺取了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之后,便下令“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他甚至还亲自策划营建武当宫观。这一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耗费是非常惊人的。整个工程历时十四年,共建成净乐、玉虚等九宫,太玄、元和等八观以及庵堂、岩庙、祠亭等共三十三处建筑群,其工程规模的宏伟,建筑工艺的精湛,不仅是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武当山成中国最大的皇家道场。 朱明王朝为何倾国家之力大修武当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讨论这个问题,还得从建文帝削藩和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说起。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京,镇守北边。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对燕王等诸藩王以叔父之尊各拥重兵非常忧虑。叔叔当中,二叔、三叔都已经死了,就剩下四叔朱棣年龄最大、影响也最大。于是建文帝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削藩”的建议,先后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藩王削废,逼死藩府在湖广荆州的湘王。然后开始全力对付对他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帝在北京安插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等,以防燕王起兵。当时燕王已经感觉到了朝廷对他的威胁,于是也做了应急和起兵的准备。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当朱棣得到朝廷将对他动手的消息后,就设伏捕杀张昺、谢贵等,举兵起事。燕王朱棣为了使自己的举兵反抗朝廷“名正言顺”,就援引“祖训”,以讨伐齐、黄等奸臣为名,称自己的举动为“奉天靖难”。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公历1399年8月6日),朱棣聚集将士,慷慨陈词地说:“我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大祸,屠戮我家,遵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这个宣言被称为“奉天靖难”誓师宣言。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 朱棣知道发动“靖难之役”违背正统伦理纲常,是大逆不道的,所以他要想动员将士,取得舆论支持,除了宣称靖难起兵是依据祖训讨伐奸臣外,还必须寻找其它的神奇力量来为其出师“正名”。明朝高岱《鸿猷录》里记载了祭旗时的一个场景。说朱棣念完了誓师词以后,突然阴云四合,烟雾弥漫,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几分钟后乌云慢慢散开,到处都是黑颜色的旗子,上面画着龟蛇。这个故事在李贽的《续藏书》、《明书》上都有记载。 傅维鳞(1646年进士)的《明书·姚广孝传》说:“(太宗)因问师期,(姚广孝)曰:‘未也,俟吾助者至。’曰:‘助者何人?’曰:‘吾师。’又数日,入曰:‘可矣。’遂谋召张昺、谢贵等宴,设伏斩之。遣张玉、朱能勒卫士攻克九门。出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者蔽天,太宗顾之曰:‘何神?’曰:‘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发仗剑相应”。《明实录》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时风云四起,人咫尺不相见。少焉,东方云开,露青天,仅尺许,有光烛地,洞彻上下。将士皆喜,以为上得天之应云”。这件事情在参加誓师祭纛的士兵心目当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士兵们后来打仗的过程中,都认为有武当山玄天上帝真武神保佑。比如说白沟河之战,冬天,白沟河上面结满了硬冰,朱棣的军队刚从冰上面跑过去,建文帝的追兵就来了,可是冰面开始解冻,结果追兵全部掉到水里面。夹河之战时双方军队对阵,打了将近大半天,不分胜负,这时西北边突然乌云翻滚,飞沙走石,卷起来的沙尘暴扑到建文帝的军队中,朱棣的军队趁机冲锋,这又是神保佑的结果。朱棣在北京的真武庙碑,武当山玉虚宫、净乐宫、紫霄宫、南岩宫所有的碑当中都说,“肆朕起义兵,靖内难,风行霆击,其迹甚著”。明朝文人王世贞在《武当歌》中写道:“人间大小七十战,一胜业已归神功。” 根据道经和民间传说可知,元末明初的真武是北方之神,同时也是战神、水神和司命之神。中国古代多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上看,北方对于中国的政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奉祀北方玄帝有鼓励士气、定民心等作用。兴起于北方的元朝、清朝,也视北方玄帝为保护神而大加奉祀。正是由于玄帝的神职特征,引起了试图于北方起事的燕王朱棣及其谋士姚广孝的注意,于是就有了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起兵誓师时的“玄帝显灵”,靖难之役过程中他们继续宣传和制造真武“阴佑”的神话,把靖难战场上发生的所有偶然巧合现象及其取得的一切胜利,都说成是玄武的佑护。这些故事实际上是朱棣反复要向臣民宣传一个道理,即他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是有道教玄天上帝真武神的保佑,从而既夸耀了神的威力,又给靖难继统涂上“君权神授”的神圣色彩。而大修武当山道宫,更是要把玄帝保佑燕王靖难的神话用建筑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千秋万代流传下去。 (南岩宫,全称“大圣南岩宫”,道教尊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地。整个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头、垭脖、峭壁、岩洞等险境,建造了一座座宫殿、亭台、山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为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岩。) 朱棣信奉真武神也深受其父亲朱元璋及家庭的影响。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朱元璋年轻时为躲避追兵烧毁了武当山供奉玄天上帝的“草殿”。归途中玄天上帝托梦质问,朱元璋许愿说:“将来天下太平了,我赔偿给你一座金殿。”关于朱元璋的家庭与道教的关系,民间流传着朱元璋的祖父路听“道士看坟地风水预言真命天子出世”的传说,这也可能是朱元璋为了说明他是真命天子,用道士看风水这个故事来演绎君权神授。不光是朱元璋的祖父、父亲信道教,他母亲、他外公也非常信奉道教。朱元璋在公元1361年前后,发动大军西征九江,攻打势力非常强大的陈友谅。西征途中出现了乌鸦和龟蛇,为鼓舞士气,朱元璋巧妙地把这解释为玄天上帝的“乌鸦神兵”、“龟蛇二将”在保佑他西征,使军队士气高涨,最终取得“鄱阳湖之战”的决胜。 朱棣取得天下以后,遇到很多反对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诛杀了齐泰、黄子澄等一万多人,甚至发生了灭方孝孺“十族”的惨剧。朱棣也知道单凭杀人是不能巩固政权的,必须要让老百姓相信,他取得皇位是君权神授的结果。于是他入继大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遣使祭真武,不停地宣扬武当山的玄天上帝保佑他这样的神话,目的不外向天下表明新皇帝与真武神的特殊关系。敏感的武当道士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意识到复兴武当道教宫观的机会来了,于是积极帮助朱棣制造新的神话。永乐三年(1405年)、四年,武当榔梅结实,五龙高道李素希两次遣人上贡,朱棣赏赐甚厚。因为榔梅呈实是“瑞兆”,象征太平岁丰,所以朱棣在御制碑中就把这宣扬为真武神对他即位的赞赏。到了永乐十年,朱棣正式开始修武当山。 明成祖大修武当的根本原因,是与他发动靖难之役、巩固继统的政治需要相联系的。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为了替自己不合礼法的行动寻找理论根据,有计划有预谋地制造了真武神“辅佐靖难”、保佑燕王当皇帝的神话,而大修武当道宫不过是用物质形式把这一神话固定下来并广为宣扬让人信服罢了。明史专家指出,朱棣之所以大修武当宫观,“盖靖难时藉灵真武云”。朱棣本人对此并不讳言。他在对修武当的官员军民夫匠人等的敕书中说:“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玄武)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所以要发诚心修武当宫观。同时,由于民间极有影响的游方道士张三丰也崇奉武当真武神,并且在武当山留下“此山,异日必大兴”的预言,这对朱棣下定决心大修武当宫观相当重要。 朱棣把玄帝树立成“明朝家神”,把玄帝宫观变成了皇室的“家庙”,实际上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他的皇位合法化,这也是武当山由道教宫观成为皇室家庙的原因。第一,朱棣借大修武当道宫,用道教神学来装饰自己武力夺嫡的历史,用“君权神授”的理论来对付维护儒家礼法的舆论;第二,朱棣借大修武当道宫,在民间更为广泛地传播真武“阴佑”燕王的神话,并以此争取下层民众的敬服,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三,朱棣大修武当道宫,制造他当皇帝是“顺应天意”、“玄帝阴佑”的舆论,还有堵其他藩王之口的目的,这不仅关系着永乐一代的安稳,而且对他的嫡子嫡孙永掌大明江山有着重要意义。从他修建武当山后全国的反应来看,他的这样一个政治谋略是成功的。 武当山这块上贯天枢、下蟠地轴的宝地,从此成了封建帝王为巩固政权统治的宗教工具,明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四个大字,现仍镶嵌在玄岳门额坊上。至此,武当山的政治地位已达到至高无上了。今天,作为“皇室家庙”的武当及其煊赫的身份和地位已逐渐被淡出了历史。然而,她却以一个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人文范本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