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门敬师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6 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文明古国在世界上有四个,三个都曾经灭亡过,只有我们中国还没有灭亡。为什么那三个都灭亡了,我们中国不灭亡?中国实在讲,二千五百年受儒家深厚教学的基础,才能有今天。我们是中国人,不能不知道中国自己的历史,不能不认识自己的祖先。能够熟读历史,知道祖先的功业,祖先对於我们国家、对於世间的贡献,我们做子孙的能够将固有文化发扬,能够救度这个世间的众生,所以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教育里面是尊师重道,老师第一大!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第一步阶在哪里?「三福」里面讲得好,那是第一步,戒律的第一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把孝亲尊师撇开了,他去持戒,就好像上楼梯一样,第一个阶层他不要,要上第二层,从第二层楼上,他怎么上得去!诸位只要仔细去看看,过去这些修学的人,你去看《高僧传》,你去看《居士传》,你看看那些人怎么成就的?所有成就的人,都有师承的。师承就是戒律的第一个阶梯。老师教导他的,这就叫戒,教诫,能够遵守老师的教诫,依教奉行。所以佛门里头,老师第一大!”“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孝是根,尊师重道是本。”“净宗学会提倡的是解行相应,不但求解,重视真修。「解」主要就是依五经一论,我们依靠的理论、方法、境界就是净土五经一论。「行」门里面,这里头有次第,首先要依三福。我们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的开示,没有讲修行方法之前,先讲三种净业,就是三福。在总结里面告诉我们,这三种(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因就殊胜了。这三条十一句,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这叫修行!这是修净土的大根大本,是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基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在三种净业的基础上,那你句句佛号都相应,你才能说「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才能灭得了!你天天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三种净业没有,这个佛号没有力量,不起作用。”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敬师”、“尊师”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3日


...修行得见佛
  荷负众生受大苦  今入常乐无为处
  教彼弟子来我所  我今为汝说四谛
  亦说三十七菩提  庄严涅槃十二缘
  汝等宜当观无为  入于空寂本无处  
  说此偈已。复更赞叹彼时众生于苦恶世能为难事。贪欲嗔恚愚痴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诸功德。甚为希有。尔时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知道法。互相恼害近刀兵劫。深着五欲嫉妒谄佞。曲浊邪伪无怜愍心。更相杀害食肉饮血。不敬师长不识善友。不知报恩。生五浊世不知惭愧。昼夜六时相续作恶不知厌足。纯造不善五逆恶聚。鱼鳞相次求不知厌。九亲诸族不能相济。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于苦恼众生之中。和颜美色善巧智慧。说诚实语示我当来度脱汝等。如是导师明利智慧。世间希有甚为难遇。深心怜愍恶世众生。为拔苦恼令得安隐。入第一义甚深法性。释迦牟尼三阿僧祇劫。为汝等故修行难行苦行。以头布施。割截耳鼻手足胑体受诸苦恼。为八圣道...(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道  
  佛告无怯行菩萨。若有勤求此总持者。当习闲居数诣法会。等行清净着净衣服。复遵修四事威仪礼节之正。志不懈废。以若干种诸所供具。奉养法师笃信三宝。常怀恭敬谦逊卑顺。未曾懈厌常行精进。无有谀谄邪行之业。心之所念常不离佛。意所遵修解无所有。已无所有无所想念。皆能晓了众生性行。勤自谨敕心口相应。爱乐诸佛请问咨受。诲过守节劝助德本。威仪礼节不违道教。无应不应。闻非人声不以恐怖。不畏蛇蚖毒螫之虫。奉敬师长修此经典未曾懈惓。佛说是经时。三万人从本已来未兴道心。今皆发起无上正真道意。五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三万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佛言。若有菩萨。闻说是经法。皆得具足一切功勋无量辩才。若族姓子族姓女。学菩萨道。皆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恒边沙劫奉进三宝。有人闻此经典福尊过彼。若菩萨于百千劫奉五度无极。而无大智无善权者。不如闻此经典之要。福尊过彼。是故族姓子。嘱累汝等此经相付殷勤劝助。随时将护令...(第0238部~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


...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涕唾。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骨*專]。不得笼头。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取师应器洗治令净。若师与洗先洗师器乃及己钵。若与应洗。如不与者不应再索。何以故。有因缘故。阿难。有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来往昔钵无人洗。彼等学佛应当自役。虽然如来许彼。天若热时应具冷水。天若寒者应备暖水。凡所须者皆应尽备。亲在师前勿嚼...(第0271部~佛说善恭敬经一卷)


...。从彼死已还速坠堕地狱之中。何以故。  
  阿难。若有人等。于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教法行师所。教真行师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0:34 | 只看该作者
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四天王若见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还诣善法堂,白帝释言:‘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帝释及忉利诸天闻是语已,皆大欢喜,唱言:‘善哉!世间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五日斋戒,是故有三斋。”
  尔时,帝释欲使诸天倍生欢喜,即说偈言:  
 ...(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岁、二百岁,如今人寿于百岁少出多减。其后人寿稍减,当寿十岁,是时女人生五月行嫁。时,世间所有美味——酥油、蜜、石蜜、黑石蜜,诸有美味皆悉自然消灭;五谷不生,唯有稊稗。是时,有上服锦绫、缯绢、劫贝、刍摩皆无复有,唯有粗织草衣。尔时,此地纯生荆棘、蚊虻、蜂螫、蚖蛇、毒虫,金、银、琉璃、七宝珠玉自然没地,唯有石沙秽恶充满。是时,众生但增十恶,不复闻有十善之名,乃无善名,况有行善者?尔时,人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能为恶者,则得供养,人所敬待。如今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能为善者,则得供养,人所敬待;彼人为恶,便得供养,亦复如是。时人命终堕畜生中,犹如今人得生天上。时人相见怀毒害心,但欲相杀。犹如猎师见彼群鹿,但欲杀之,无一善念;其人如是,但欲相杀,无一善念。尔时,此地沟涧、溪谷、山陵、塠阜,无一平地。时人来恐怖惶惧,衣毛为竖。
  “时,七日中有刀剑劫起,时人手执草木、瓦石,皆变成刀剑;刀剑锋利...(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喜。如愚人得金。上智者得应真道。第二者可得不还。第三者可得频来。第四者可得沟港。第五持优婆塞五戒者。可得天上。持三戒者。可得作人。佛出在天下。因现此道。是佛第四威神。佛告宾自。若来熟视佛。若说数闻佛名希见佛。时坐中有数十万人。皆不问佛。若独问。是佛第五威神。佛告宾自。天下智慧者少。无反复者多。受佛经道。受师好语。持师戒法。诸鬼神龙。无不护视者。吏不敢妄召呼。当慈孝于师。师不从弟子有所求索。在师前当敬师。背后当称誉师。师死常当忆念。于今宾自者。人中雄。善乐法清戒。维耶梨逝心理家。请佛明日旦。宁可与诸比丘入城饭食。佛言。奈女朝旦来请佛及比丘僧。诸逝心理家。皆俱去。奈女明日旦来至佛所。白佛言。已设座。饭食具皆已办。愿天尊屈威神。佛言。若径去。我今随后。佛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俱入城。城中观者数十万人。中有贤善优婆塞。皆言佛如明月。弟子如明星。与月相随。时佛好如是。佛至奈女家。就坐行澡水。佛及诸比丘僧...(第0548部~佛般泥洹经二卷)


...作累石起墙阙。雕文刻镂非世所造。今故现在。阿育王弟得罗汉道。常住耆阇崛山。志乐闲静。王敬心欲请于家供养。以乐山静不肯受请。王语弟言。但受我请当为汝于城里作山。王乃具饮食召诸鬼神而告之曰明日悉受我请。无座席各自赍来。明日诸大鬼神各赍大石来。壁方四五步坐讫。即使鬼神累作大石山。又于山底以五大方石作一石室。可长三丈广二丈高一丈余。有一大乘婆罗门子名罗汰私迷。住此城里。爽悟多智事无不达。以清净自居。国王宗敬师事。若往问讯不敢并坐。王设以爱敬心执手。执手已婆罗门辄自灌洗。年可五十余。举国瞻仰。赖此一人弘宣佛法。外道不能得加陵众僧。于阿育王塔边造摩诃衍僧伽蓝甚严丽。亦有小乘寺。都合六七百僧众威仪庠序可观。四方高德沙门及学问人。欲求义理皆诣此寺。婆罗门子师亦名文殊师利。国内大德沙门诸大乘比丘皆宗仰焉。亦住此僧伽蓝。凡诸中国唯此国城邑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第1463部~法显传一卷)


...灰河中。诸剑树间有一罗刹。手执利剑欲来伤害是人恐怖走入灰河。举足下足刀伤其脚。剑树雨刀从毛孔入。罗刹以叉叉出其心。躄地闷死寻复还活。一日一夜五百亿生五百亿死。饥渴逼故张口欲食。剑树雨刀从舌头入。擗腹裂胸闷绝而死。由前世闻法僧名故。罪毕之后得生人中。贫穷下贱。觉世非常出家学道。时世无佛成辟支佛。世若有佛成阿罗汉。  
  剑林地狱者。八千由旬满中剑树。有热铁丸以为其果。树高二十四由旬。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作恶口业无慈爱心刀杖加人。临欲终时心如糊胶处处生着。即作此念。我心缚着触事不舍。耽酒嗜色虽遇苦患心犹不息。得一利刀以割截此爱。狱卒应声化为侍者。执镜语言。汝心多着可观此镜。见利剑像。  
  以即作是念。我体羸弱以不堪欲事。得此利剑。割断我心不亦快乎。作此念时气绝命终受饿鬼身。诸剑树间化生铁丸。从顶入口出肠胃燋烂。狱卒打扑驱令上树。铁嘴虫啖以怖上树。如是展转悉经剑林。一日一夜八万生死。罪...(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眼而入从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别有九亿诸小虫辈。如[虫*巢]蛆虫有十二嘴。嘴头出火唼食其体。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出生鸠鸽身经五百世。复生龙中经五百身。后生人中无根二根。及不定根黄门之身经五百世。设得为人。妻不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从。过是已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铁机地狱者有一铁床。纵广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诸[撼-咸+巳]。[撼-咸+巳]间皆有万亿铁弩。铁弩镬头百亿锋刃。以为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从善教杀害众生。此人命终身体战动六窍汁流。见自己床如兜罗绵。得坚冷处卧不亦快耶。狱卒罗刹。以叉擎床销火毾[登*毛]至罪人所。欢喜欲卧。气绝命终生铁机上。万亿铁[撼-咸+巳]关从下动铁[撼-咸+巳]昂无量。铁弩同时皆张二铁。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亿生死。后生畜生中经五百世。还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堕刑狱恒受鞭挞。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铁网地狱者。八十九重诸铁罗网。一一网间...(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磨之身。常见诸佛八十种好。分形散体遍满十方。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0:55 | 只看该作者
即是扬名万代以...(第1525部~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等笔受) 护国菩萨经二卷(见唐录) 发觉净心经二卷(十五年九月出十月讫僧琨笔受) 一向出生菩萨经(五年十一月出十二月讫僧昙等笔受琮序) 佛华严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二卷(见唐录) 大威灯仙人问疑经(六年正月出二月讫道邃笔受琮序) 文殊尸利行经(六年三月出四月讫僧昙笔受琮序)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见唐录) 八佛名号经(六年五月出六月讫道邃笔受琮序) 希有挍量功德经(六年六月出其月讫僧昙笔受彦琮序) 善恭敬师经(六年七月出八月讫僧昙笔受琮序)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七年正月出二月讫僧昙笔受琮序) 不空罥索观世音心咒经(七年四月出五月讫僧昙笔受琮序) 十二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七年五月出讫僧琨笔受琮序) 金刚场陀罗尼经(七年六月出八月讫僧琨笔受琮序) 诸法最上王经(十五年出七月讫明芬笔受) 入法界经(十五年七月出八月讫道密等笔受) 商主天子问经(十五年八月翻九月讫学士费长房等笔受) 出生菩提经(十五年十月...(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当知一日三时应参进止。若三时间不参进止。是师应当如法治之。若参师不见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若当见师在房室内。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向师顶礼尔乃方还。若不见师众务皆止不得为也。除大小便。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师坐卧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洟唾。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髆。不得笼头。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师。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佛告阿难。若将来世有诸比丘。或于师所不起恭敬。说于师僧长短之者。彼人则非是须陀洹。亦非凡夫。彼愚痴人。应如是治。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若有比丘。于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地狱。名为[序-予+阜]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然。状如火聚。出大猛焰炽然不息。然...(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当知父母恩重。施育之时将护不失时节。供养孝顺。  
  又地狱经云。为人弟子说师僧过者。设师有实命终必入地狱啖其舌根。若得好食美果等。不与父母师僧先自食啖。堕饿鬼中。后生为人贫穷。若人含毒向师长入铁杙地狱。后生毒蛇中。若恶心学父母师长语入融铜地狱。后生为人謇吃。  
  又萨婆多论云。宁破塔坏像不说他粗罪。若说则破法身。不问前比丘有罪无罪。皆不得说。  
  又敬师经云。一日三时应参师进止。若参师来不见时。应持土块草木以为记验。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若有比丘于彼师所或和尚边。不生敬心道说长短。于将来世别有一小地狱。名为拒扑。当经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燋。于彼狱处复有诸虫。名曰钩嘴。常啖舌根。若从他闻一四句偈。于各千千劫取彼和尚阿阇梨等。荷担肩上。或时背负顶戴。亦未能报也。  
  又毗昙论云。若病人及与说法师近佛诸菩萨施者得大果报。  
 ...(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而问臣言。为是自知有人教汝。赖汝大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驱遣。致犯王法藏着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力。唯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尔时父者我身时也。尔时大臣者舍利弗是。尔时王者阿阇世是也。尔时天神者阿难是也(故俗云养老乞言即其是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世尊语诸比丘。当知往昔波罗柰国。有不善法流行于世。父年六十与着敷罽使守门户。尔时兄弟二人。兄语弟言。汝与父敷罽使令守门。屋中唯有一敷罽。小弟便截半与父而白父言。大兄与父非我所与。大兄教父使守门屋。兄向弟言。何不尽与敷罽截半与之。弟答兄言。...(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瓜种菜立起寻尺。投芳送臭卖黄售白。麾天兴云雾。画地成河海。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二
祭祠篇第六十九 占相篇第七十  
祭祠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献佛部 祭祠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金玉异珍在人共宝。玄儒别义遐迩同遵。岂必孔生自国便欲师从。佛处远邦有心捐弃。不胜事切辄陈愚亮。是非之理不敢自专。昔孔丘辞逝。庙千载之规摹。释迦言往。寺万代之灵塔。欲使见形克念面像归心。敬师忠主。其义一也。至如丁兰束带。孝事木母之形。无尽解璎奉承多宝佛塔。眇寻旷古。邈想清尘。既种成林。于理不越。又按礼经。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卿士各有阶级。故天曰神。祭天于圆丘。地曰只。祭地于方泽。人曰鬼。祭之于宗庙。龙鬼降雨之劳。牛畜挽犁之效。由或立形村足。树像城门。岂况天上天下三界大师。此方他方四生慈父。威德为万亿所遵。风化为万灵之范。故善人回向。若群流之归溟壑。大光摄受。如两曜之伴众星。自...(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不善恶人。五逆诽谤。行十六种。恶律仪者。为如是等。说除罪法。尔时阿难白佛。云何如来。说除罪法。  
  佛告阿难。如我在世。归依我者名归依佛。名归依法。名归依僧。观佛像者先入佛塔。以好香泥及诸净土。涂地令净。随其力能。烧香散华供养佛像。说已过恶礼佛忏悔。如是伏心经。一七日。复至众中。涂扫僧地除诸粪秽。向僧忏悔礼众僧足。复经七日。如是供养心不疲厌。若出家人。应诵毗尼极令通利。若在家人。孝养父母。恭敬师长。调心令软。心若不软。当强折伏令心调顺。自住静处烧众名香。礼释迦文佛而作是言。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月堂曰。黄太史鲁直尝言。黄龙南禅师器量深厚。不为事物所迁。平生无矫饰。门弟子有终身不见其喜怒者。虽走使致力之辈。一以诚待之。故能不动声气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见黄龙石刻)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钟相叛于澧阳。文殊导禅师厄于难。贼势既盛。其徒逸去。师曰。祸可避乎。即毅然处于丈室。竟为贼所害。无垢居士跋其法语曰。夫爱生畏死人之常...(第1586部~禅林宝训四卷)


...。名自悟心。释曰。凡夫二心者。一根境同缘心。此则和合而生。无有自体。凡夫执实。故说为空。二离根境心。即是真心。不从缘生。若了此心。即真发菩提之道。贤圣二心者。一理智心。即第一义谛。空有两亡。性相俱寂。二境智心。即随缘俗谛。真俗双照。理事相含。若入宗镜之中。总前凡圣四心。或入相资门。若圣若凡。交彻无碍。或入相泯门。若一若多。冥同性海。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何谓广一心。曰。孝事父母则一其心。尊敬师友而一其心。断爱远俗而一其心。入三十七品而一其心。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乱而一其心。多欲多诤多作多恼。于是之处而一其心。褒讪利失善恶之事。于是不摇而一其心。数息入禅。舍六就净而一其心。身自能行。复教他人。此谓广一心也。  
  文殊师利问经偈云。若见有一法。余法悉应见。以一法空故。一切法亦空。释曰。心有法则有。心空法则空。万法一心宗。空有皆无寄。举一例诸。悉归宗镜。  
  大乘千钵大教...(第1595-05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伏。  
七众弟子篇第十二  
  大论云。佛弟子七众。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学戒尼。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然诸经中标四众者。自古皆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众。天台乃立发起。当机。影响。结缘。以为四众。是则七众虽别。四众咸通。七四共成二十八众。  
  室洒。旧翻弟子。新云所教。南山曰。学在我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天台云。师有匠成之能。学者具资禀之德。资则舍父从师。敬师如父。师之谦让。处资如弟。故夫子云。回也处余如父。余也处回如弟。律云。和尚于弟子。当生儿想。弟子于和尚。当生父想。司马彪曰。徒弟子谓门徒弟子。老子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南山云。佛法僧之广大。实由师资相摄。互相敦遇。财法两济。日益业深。行久德固。皆赖此矣。比真教陵迟。慧风掩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比丘。...(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普周遍空中
  犹如劫尽时  大地火干烧
  时佛天中天  即说是偈言
  犹如破车毂  强载曳此身
  于时阿难见  是怨恶变怪
  心怀疑战动  诣佛问其缘
  时佛告阿难  吾已舍长寿
  是故地大动  现是恶征应
  时阿难闻佛  如是之言教
  即自投于地  如栴檀树崩
  举身众毛孔  沸血皆迸出
  心中怀哀戚  泣血流于面
  一则尊敬师  二则兄弟爱
  重爱情未解  悲痛迷荒心
  怀爱熟视佛  久顷乃发言
  辛酸楚毒苦  悲哀恋慕辞
  呜呼何甚恶  无常甚速疾
  佛之光明灯  忽然便欲灭
  犹如寒时火  盛旱热时雨
  疲得垂日盖  莫不蒙其赖
  众生甚可怜  当迷惑失路
  于大生死中  无边旷野田
  示人以善道  审谛识正路
  三界之导师  舍世何速疾
 ...(第1316部~佛本行经七卷)


...。赖汝才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遣弃。冒犯王法。藏着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力。唯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尔时父者。我身是也。尔时臣者。舍利弗是。尔时王者。阿阇世是。尔时天神。阿难是也。  
佛于忉利天上为母摩耶说法缘第五  
  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我今欲往忉利天上。夏坐安居。为母说法。汝诸比丘。谁乐去者。当随我去。作是语已。即往忉利天上。在一树下。夏坐安居。为母摩耶及无量诸天说法。皆获见谛。还阎浮提。诸比丘言。希有世尊。能为其母。九十日中。住忉利天。佛言。非但今日。我过去...(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
  远见如来至  集坐共议言
  瞿昙染世乐  放舍诸苦行
  今复还至此  慎勿起奉迎
  亦莫礼问讯  供给其所须
  已坏本誓故  不应受供养
  凡人见来宾  应修先后宜
  且为设床座  任彼之所安
  作此要言已  各各正基坐
  如来渐次至  不觉违要言
  有请让其坐  有为摄衣钵
  有为洗摩足  有请问所须
  如是等种种  尊敬师奉事
  唯不舍其族  犹称瞿昙名
  世尊告彼言  莫称我本性
  于阿罗呵所  而生[蓺/衣]慢言
  于敬不敬者  我心悉平等
  汝等心不恭  当自招其罪
  佛能度世间  是故称为佛
  于一切众生  等心如子想
  而称本名字  如得慢父罪
  佛以大悲心  哀愍而告彼
  彼率愚騃心  不信正真觉
  言先修苦行  犹尚无所得
  ...(第1344部~佛所行赞经五卷)


...居业富乐无忧。以礼自将不犯非宜。沐浴衣服慎于言行。执心守一所作事办。敏行精修人所叹慕。如此之行乃可为道耳。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8:5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