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七十四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7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四面倒数第二行,我们从头看起:

  【五。自下。】

  从这个以下,讲:

  【摄用归体入五止门。五止门者。谓依前能行四德之行。当相即空。相尽心澄。而修止也。】

  我们就看到此地。这一段在上次我们就总纲做一个介绍,没有细说大师的文字。凡夫与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这从事上来说,就在这第一句,‘摄用归体’,这就是佛菩萨。“用”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是用,言语是用,一切造作也是用,身语意三业,觉悟的人,我们可以说阿罗汉以上的他能归体。“归体”什么意思?归是回归,体是自性;换句话说,他都能够跟自性相应,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大圣大贤。凡夫怎么样?凡夫我们得换一个字,凡夫是摄用“违”体,违背了体,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自性完全相违背,那个麻烦就大了。违背体是造业,归体是功德,什么叫功德?我们凡夫也懂得行善积德,但是他不能归体,这叫什么?这叫修善,善德,不叫功德,善德。善德的果报是人天,感得人天福报;如果他三业造作能归体的话,这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一样。你看看这一字之差,我们不能够不知道。归体是什么个样子?这底下两段文,“入五止”、“起六观”就是归体的样子。我们把这个文对照自己的心行就非常明显,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知道错是觉悟,把错误改正过来叫修行。佛门这些术语都必须很清楚的理解,很正确的认知,对我们才真正得利益。

  先说“五止”,止就是放下,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格物”。孔子所说的许多话里面,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到,不是孔子的创造,不是孔子的发明。孔子是个老实人,不说假话,不说妄语,他自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要想学佛、学圣、学贤,这两句话要牢牢的记住。祖师大德跟我们讲,劝我们老实念佛,什么叫老实?老实人就成就,所以释迦是老实人,孔子是老实人,老实人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花样,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东西,这是述而不作;述说前人的,不作是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释迦如来如是,我们在《华严经》经题里面,《四十华严》,清凉大师的注解,注解里面告诉我们,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他自己讲的,他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说那么多经典?这经典都是古佛所说的,他是依古佛所说的来介绍给我们,传授给我们。他说他没有在古佛经典上自己多加一个字,比孔老夫子说的还要严谨,孔老夫子只说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说不敢在古佛经典上加一个字,你看看这还得了!这就叫老实人。

  我们听了能信吗?以释迦牟尼佛做例子,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也就是平常一开口说话,那不是自己,是古佛说的吗?能相信吗?真有怀疑。我学了五十八年,孔子我佩服,了不起,七十岁真有了一点成就,“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不容易,他不到这个境界说不出来,七十岁。而释迦牟尼佛?我们可以说他三十岁大彻大悟之后,那就随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就是绝不违背古佛规矩、仪规,不会违背。为什么?佛佛道同,佛入这个境界,你也入这个境界。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相信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真的是古佛所说的,今佛所证所悟与古佛所悟所证完全相同。这句话有味道了。所以我们求学要怎样才能成就?老实就能成就。印祖常教人,教念佛人,你们不是要求生净土吗?“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文钞》上他老人家常讲的。可是我常常教人,我没有用信愿持名,我用老实念佛。老实念佛跟信愿持名是一个意思,老实这里头容易懂,劝人你规规矩矩,守着古圣先贤定的规矩,你就去照做,不要掺杂新的花样在里面,一掺就出了乱子、就出错误。

  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学习从哪里开始?从格物开始。格物什么意思?古人没有注解,没讲清楚,实际上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明白,后人把它解错了,把它解深了。“格”是革除,我们讲格斗,打仗、格斗,革除;物是什么?“物”是物欲,对五欲,财色名食睡,这是欲望,这就是物欲,你如何能够把欲望放下?欲望不能没有,没有这生命活不下去,生命必须要依赖这五种欲望。怎么样革除?适可而止。止,五种止。我们老祖宗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头一个就讲知止,知止就是格物。生活,财能过得去就够了,不要再追求,你愈追求你的痛苦就来了,为什么?命里没有,求不到!拼命去追求得到了,得到还是你命里有的,这个道理我们要细心体会。你的命里有一百年的福禄,换句话说,你能够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过日子,你能活一百岁,一百岁的福禄。追求欲望、享受欲望,你都求到了,你得到了,你的寿命只有五十年,五十岁就死了。为什么?一百年的福报,五十年享光了,你提前享掉的。还有人更早,少年发达,三十岁就完了,一百年的福报三十岁就享完。这是真理!如果你不求,不求它自自然然往上提升,这是正常的,这可以,绝不是刻意去追求,这就对了。所以格物懂得这个道理,并不是叫你完全舍掉,完全舍掉这身体怎么维持?粗茶淡饭,其乐融融。所以要懂道,这就是真正明白道理。

  如果我有大福报,福报给人去享,我自己还能够守住清淡的生活,这在古人很多,出家修行人那不必说了,在家的接受圣贤教育的很多都是能过着很朴实的生活。孔子给我们留的一个示范,温良恭俭让,这是弟子对老师赞叹。老师的德行,他有五个德行,第一个温和,处事待人接物;第二个是善良。温和是讲他的态度,善良是讲他的心地,心地善良,表现在外面,恭敬,敬人、敬业、敬事、敬物。对待人事物恭敬,他一定就谨慎,小心谨慎,不敢大意,所以他的事做得很圆满,做得让人生欢喜心。节俭,节俭是美德,节俭是真正在享福;不知道节俭是浪费,那叫糟蹋自己的福报,那要付出代价可就大了。最后一个,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11-24 08:2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