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8 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139.汾阳善昭禅师悟道因缘
  汾州(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太子院善昭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俗姓俞,太原人。善昭禅师出家受戒后,即策杖游方,遍历禅席,每至一处,稍作停留,随机叩发,这样先后共参礼了七十一员善知识。虽然他收获不小,但是未能彻旨。
  善昭禅师后来到河南汝州首山座下。初礼首山省念禅师,善昭禅师便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百丈卷席,指百丈怀海禅师初参马祖,先因野鸭子公案,被马祖拽其鼻孔而开悟,第二天马祖上堂说法,百丈遂上前却座席。参见“百丈怀海禅师悟道因缘”章。]
  首山和尚道:“龙袖拂开全体现。”
  善昭禅师又问:“师意如何?”
  首山和尚道:“象王行处绝狐踪。”
  善昭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当即礼谢首山和尚。
  礼拜之后,善昭禅师道:“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lu,捕捞)始应知。”
  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参学僧人,那僧问善昭禅师:“见何道理,便尔自肯?”
  善昭禅师道:“正是我放身命处。”
  善昭禅师悟道后,旋即南下,行脚于衡湘(湖南)与襄沔(湖北)之间。因为他道誉日隆,各地郡守都争相邀请他住持名刹,先后共有八次,但是,都遭到善昭禅师的婉言谢绝。
  首山省念禅师圆寂后,其弟子契聪禅师受西河道俗之托,迎请善昭禅师回汾州住持法席。善昭禅师回汾州后,一度闭关高枕,不与外人往来。
  一日,契聪禅师推门而入,责备善昭禅师道:“佛法大事,靖退小节。风穴惧应谶(担忧预言应验),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已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
  善昭禅师一听,便惊惶而起,紧握着契聪禅师的手,说道:“非公不闻此语。趣办严(快去置办行装),吾行矣。”不久便前往汾州太子院开法。善昭禅师住后,励精图治,殷勤接众,三十余年足不出山。人称“汾阳禅师。”
  善昭禅师曾上堂云:“汾阳有三诀,衲僧难辨别。更拟问如何,拄杖蓦头揳(jia,打击)。”时有僧问:“如何是三诀?”师便打,僧礼拜。师曰:“为汝一时颂出:
  第一诀,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绽青天月。
  第二诀,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却眼中楔。
  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复曰:“还有人会么?会底出来通个消息。要知远近,莫只恁么记言记语,以当平生,有甚么利益!不用久立,珍重!”
  这则上堂法语,可以帮助我们领会善昭禅师的禅风。
  汾阳这一带,冬季极为寒冷,生活艰苦,善昭禅师考虑到大众的身体,曾一度停止夜参。后来,有一位异比丘振锡而至,告诉善昭禅师道:“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说完便不见了。善昭禅师于是重新恢复夜参,并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龙德府尹李侯与善昭禅师是故交,他腾出承天寺请善昭禅师住持。他派使者三次前往邀请,善昭禅师都没有答应。李侯怒罚使者,责备他办事不力,令他再一次邀请善昭禅师。使者哀求善昭禅师道:“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善昭禅师笑道:“老病业已不出山,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邪(我已年老多病,已经很久不出山了。如果要前往,你我先后而行,何必要一起走呢)?”使者道:“师诺,则先后唯所择(师父既然答应了,那么先走后走,由您决定)。”善昭禅师于是令弟子设斋,自己整理好行装,用斋的过程中,善昭禅师辞众道:“吾先行矣!”说完,便放下筷子,奄然而化。

140.叶县归省禅师悟道因缘
  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叶县广教院归省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俗姓贾,冀州人。二十岁于易州(今河北境内)保寿院出家,受戒后,即游方参学。后投首山省念禅师座下。
  一日,首山和尚举起竹篦子,问归省禅师:“唤作竹篦即触(触,冲撞、冒犯,意思是说有违真谛),不唤作竹篦即背(违反常识)。唤作甚么?”
  归省禅师一听,便一把夺过竹篦,掷在地上,反问道:“是甚么?”
  首山和尚道:“瞎。”
  归省禅师言下豁然顿悟。后住广教院接众。
  归省禅师接人时,特别强调参禅先要具正法眼,也就是见地要到位。见地不到位,参禅则难以相应。曾上堂云:“夫行脚禅流,直须著忖,参学须具参学眼,见地须得见地句,方有相亲分,始得不被诸境惑,亦不落于恶道。毕竟如何委悉(领会)?有时句到意不到,妄缘前尘,分别影事。有时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说异端。有时意句俱到,打破虚空界,光明照十方。有时意句俱不到,无目之人纵横走,忽然不觉落深坑。”
  [为里的“句”,指能够表诠真理的言语、动作、情景等有相之事物,“意”则指真理本身。句到意不到,意谓空有言语等表达形式,无有实义,未能契合真理。意到句不到,意谓虽有言语等表述形式,但不全面,各执一端,无法准确地传达中道真理。意句俱不到,不明佛法的凡夫是;句到意不到,徒知经论,无有实证者是;意到句不到,虽有所修证,但未能契中道者是;意句俱到,证得真如实相,体用如如者是。]
  所谓的见地到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3:13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离两边,处中道,最后连中道之名相亦不立。请看他的数则语录:
  僧问:“如何是金刚不坏身?”师(归省禅师)曰:“百杂碎。”曰:“意旨如何?”师曰:“终是一堆灰。”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厕坑头筹子(方便之后,揩屁股用的竹片或木棍)。”
  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破家具。”
  问:“如何是和尚四无量心?”师曰:“放火杀人。”曰:“慈悲何在?”师曰:“遇明眼人举似。”
  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未审在甚么处?”师曰:“南斗六,北斗七。”
  这数则语录,每一则落处都是出入即离二边,解粘去缚。

141.浮山法远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今安徽庐江)浮山法远圆鉴禅师,叶县省禅师之法嗣,俗姓沈(亦说王),郑州人。十七岁游并州(今山西汾水中游一带),投承天院三交智嵩和尚座下。三交智嵩和尚是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
  法远禅师向智嵩和尚乞求出世之法,智嵩禅师道:“汝当剃落,坠三宝数,乃可受法。”
  法远禅师道:“法有僧俗乎?”
  智嵩禅师道:“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
  法远禅师于是从智嵩禅师落发、并受具足戒。
  一日,法远禅师见一僧入室请益,向智嵩禅师请问赵州和尚柏树子之因缘。智嵩禅师责问那僧,法远禅师站在一旁,言下有省。
  后不久,法远禅师开始行脚,历参诸方,先后亲近过汾阳善昭、叶县归省、大阳警玄、琅琊慧觉等诸大善知识,皆蒙印可。因其每至一处丛席,皆不知不觉成为大众的首领,故禅林中皆称他为“远公虎子。”
  法远禅师智慧显发,曾经与达观昙颖禅师等七八人结伴游蜀,中途几遭官府之横逆,皆因法远禅师足智多谋而得脱险。众人皆因为他通晓吏事,故又称他为“远录公”。
  浮远禅师的忍辱精神堪为后世学道者的楷模。法远禅师曾经与天衣义怀禅师率众同参叶县归省禅师;。
  归省禅师一见他们,便大声呵斥道:“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那有闲饭养你闲汉耶?”
  骂完,要将他们赶走。众人却站在那里不动身。归省禅师很生气,于是拿水来,泼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仍然不走。这时,归省禅师又拿来香灰,撒在他们的身上。这时众人忍不住了,一个个怒不可遏,纷纷离开了,唯有法远与义怀二禅师仍端坐如故。
  归省禅师见他二人仍然不走,便问:“彼皆去矣,尔故(为什么)不去?”
  法远禅师道:“久慕和尚道德,不远千里而来,岂因一杓水、一把灰遽即去耶?”
  归省禅师道:“尔二人既真为佛法,此间缺典座,能为之否?”
  法远禅师道:“弟子愿为。”
  于是法远禅师便负责厨房,而义怀禅师则下参堂去了。
  归省禅师的道场生活极为清苦。一日,归省禅师外出,大众不堪枯淡的生活,一致请求法远禅师趁老和尚不在,煮一顿好粥,改善一下生活。法远禅师心生怜悯,于是就煮了一锅六和粥。粥刚煮好,大众还未来得及享用,归省禅师就回来了。
  过堂(寺院里吃早斋与午斋,称之为过堂)完毕,归省禅师便把知事僧叫来,盘问道:“今日有施主设斋耶?”
  知事僧道:“无”。
  归省禅师又问:“堂中纳襯(chen,同“儭”、“嚫”,施舍。纳襯,即接受信众的布施)耶?”
  知事僧道:“无”。
  归省禅师道:“如此,则此粥从何所得?”
  知事僧道:“问典座。”
  于是,法远禅师便主动前来承认道:“某甲见大众枯淡,实自为之。”
  归省禅师骂道:“尔如此好心,待他日为住持时,为之不晚。何得私盗常住物,做人情耶?”
  于是便令知事估计一下法远禅师的衣钵值几个钱,没收归为常住所有,以充粥钱。然后将法远禅师赶出山门。
  大众都为法远禅师再三求情,法远禅师亦自忏悔。可是,归省禅师就是不同意再留他。于是,大众又请来诸山长老及寺院大施主,一起前来乞求归省禅师允许法远禅师留下。
  归省禅师大怒道:“我道尔不是好,汝欲以势位压我耶?速去!”
  无奈之下,法远禅师便道:“如此则挂搭不敢望,但上堂时,容某一听法,足矣。”
  归省禅师点头同意了。于是法远禅师便晚上住在山下另外一座寺院的一间廓房里,白天则上山听归省禅师讲法。
  一日,归省禅师偶然下山,发现法远禅师住在另外一座寺院的廊房里,便盘问道:“尔住此几时矣?”
  法远禅师道:“已半年矣。”
  归省禅师又问:“还常住房钱否?”
  法远禅师道:“ 无。”
  归省禅师呵斥道:“此住房尔何敢盗住?速须还他去!不尔,我当告官。”
  于是法远禅师只好来到城中乞化,还了房费,从此以后便住在城里。尽管如此,法远禅师每次见到归省禅师,态度更加恭敬。
  归省禅师通过这一连串的考验,确知法远禅师的忍辱波罗蜜已成,于是鸣钟告诉大众说:“叶县有古佛,汝等宜知之。”
  大众便问:“古佛是谁?”
  归省禅师道:“如远公,真古佛也。”
  大众一听,都惊诧不已,于是盛排香华,入城迎请法远禅师回山。
  归省禅师特地为法远禅师升堂,面付佛法。
  自古以来,在法堂里付法,唯法远禅师一人享受此等礼遇。
  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法远禅师应淮南漕运使许式的邀请,于舒州太平兴国寺开堂接众。庆历三年(1043)又移居天柱山月华庵。庆历六年(1046)又应吕济叔邀请,住持浮山。
  浮山法远禅师与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曾有过交往。欧阳修听说法远禅师品格奇逸,道誉遐迩,于是便登门造访。及至见面,欧阳修发现法远禅师除容仪凛然,目光射人之外,并无奇特之处,所以也并不太在意。当时,欧阳修并没有急于问法,而是与一位客人对弈。法远禅师默默地坐在旁边。等下完一局棋之后,欧阳修才请法远禅师说法。于是法远禅师便令僧击鼓,郑重地升座说法道:
  “若论此事,如两家著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3:17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绰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落在甚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
  欧阳修一听,大为惊诧,并赞叹不已,谓同僚道:“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
  法远禅师圆寂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春秋七十七岁。法远禅师生前著有《九带》传世。
  法远禅师临终时,有遗语及颂云:
  “法远以一幻身,旅泊三界,虽识导利,实无一法与人。深惭诳世,实愧虚声。兹乃形质朽败,四大将离,聚沫之躯,有何久计!既当风烛,何叹逝川!又念幻身在世,仁信多有供须,耻无道业升消,曷有胜缘报答?忖量唯已,自知湛寂真元,却还本道,忍死半刻,援笔陈谢。”
  颂曰:
    “幻世出没有何穷,幻化本来体自空。
     南山起云北山雨,楼头鼓动庆阳钟。”
  又云:
    “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浮云布太虚。
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红炉。”
又自叹云:
“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花对月圆。
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

142.归省禅师座下僧悟道因缘
  叶县归省禅师座下有一僧,一日入室请益赵州禅师柏树子公案。
  该公案是这样的--
  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
  州云:“我不将境示人。”
  僧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归省禅师道:“我不辞与汝说,还信么?”
  那僧道:“和尚重言,争敢不信!”
  归省禅师便道:“汝还闻檐头水滴声么?”
  那僧一听,豁然大悟,不觉失声叫道:“(口耶)(xie)!”
归省禅师问道:“你见个甚么道理?”
  那僧便以颂对曰:
    “檐头水滴,分明历历。
     打破乾坤,当下心息。”
  归省禅师一听,遂忻然印可。
  归省禅师座下另有一僧,身患重病,奄奄一息。
  一日,归省禅师去将息寮(寺院僧众养病之所,又称延寿堂、省行堂、涅槃堂、无常院)看望那位病僧。
  那僧见到归省禅师,便问:“和尚!四大本空,病从何来?”
  归省禅师道:“从阇黎问处来。”
  那僧喘着粗气,又问:“不问时如何?”
  归省禅师道:“撒手卧长空。”
  那僧一听,便惊喜地大叫一声“(口耶)!”然后脱化而去。

143.谷隐蕴聪禅师悟道因缘
  襄州谷隐山蕴聪慈照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姓氏籍贯未详。初参洪州百丈道恒和尚,并留在那里结夏安居。
  一日,道悟和尚上堂,举中观论曰:“正觉无名相,随缘即道场。”
  蕴聪禅师便从大众走出来,问道:“如何是正觉无名相?”
  道恒和尚道:“汝还见露柱么?”
  蕴聪禅师又问:“如何是随缘即道场?” 
  道恒和尚道:“今日结夏。”
  蕴聪禅师一听,茫茫然无可把捉。于是便辞别百丈,往参首山省念禅师。
  初礼首山,蕴聪禅师便问:“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
  首山和尚道:“家家门前火把子。”
  蕴聪禅师言下大悟。遂呈偈曰:
    “我今二十七,访道曾寻觅。
     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识。”
  首山和尚一看蕴聪禅师的悟道偈,知道他已彻,遂予印可。
  蕴聪禅师后又来到大阳警玄和尚座下。
  大阳和尚问:“近离甚处?”
  蕴聪禅师道:“襄州。”
  大阳和尚又问:“作么生是不隔底句?”
  蕴聪禅师道:“和尚住持不易。”
  大阳和尚道:“且坐吃茶。”
  茶毕,蕴聪禅师便参众去了。
  这时大阳和尚的侍者问大阳:“适来新到,祇对(回答)住持不易,和尚为甚么教坐吃茶?”
  大阳和尚道:“我献他新罗附子,他酬我舶上茴香。你去问,他有语在。”
  于是,侍者便去请蕴聪禅师吃茶,问道:“适来祇对和尚,道住持不易,意旨如何?”
  蕴聪禅师道:“真榆不博(换取)金。”
  蕴聪禅师后住襄州谷隐山化众。

144.广慧元琏禅师悟道因缘
  汝州(今河南临汝)广慧院元琏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泉州人。
  初参首山,首山和尚即问:“近离甚处?”
  元琏禅师道:“汉上。”
  首山和尚于是竖起拳头,又问:“汉上还有这个么?”
  元琏禅师道:“这个是甚么碗鸣声?”
  首山和尚道:“瞎。”
  元琏禅师道:“恰是。”说完,拍一拍手便走。
  过了一些日子,元琏禅师又入室参礼首山和尚,问道:“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
  首山和尚道:“家家门前火把子。”
  [元琏禅师的“学人亲到宝山,空手而回时如何”这一问,其落处在有所得心。自性人人本自有之,若不空手而回,倒成了怪事。家家门前有个火把子,更求他觅个什么?]
  元琏禅师当下大悟,欣喜地说道:“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首山和尚知道他有所省悟,便问道:“汝会处作么生,与我说来看(你悟了个什么,说给我听听)。”
  元琏禅师道:“只是地上水碙砂也。”
  首山和尚遂印可他,说道:“汝会也。”
  元琏禅师于是礼拜叩谢。
  元琏禅师出世后,住汝州广慧院,与杨亿侍郎关系密切。
  曾上堂云:“临济两堂首座相见,同时下喝,诸人且道还有宾主也无?若道有,只是个瞎汉。若道无,亦是个瞎汉。不有不无,万里崖州。若向这里道得,也好与三十棒。若道不得,亦与三十棒。衲僧家到这里,作么生出得山僧圈去?”良久又道:“苦哉!虾蟆蚯蚓,跳上三十三天,撞著须弥山百杂碎。”说完又拈拄杖曰:“一队无队铁锤。速退!速退!”
  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让人出身无路,进退不得--这个一向被视为宗门接人手段。元琏禅师的这段上堂法语,可以说把这个方法用得恰到好处。虽然他没有用棒用喝,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5:36 | 只看该作者
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
  “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而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证乃知,余莫能测者欤!所以六祖问让和尚:‘什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汙染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汙染,是诸佛之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则滞汙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机大用于天下,皆得正传,世咸宗奉。惟清望临济九世祖也。今宗教衰丧,其未尽绝灭者,唯二家微派,斑斑有焉,然名多媿(同“愧”)实,顾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慎勿随末法所向,乞空文于有位,求为志铭,张饰说以浼(mei,污染,玷污)吾。至嘱!至嘱!因目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告’。且系之以铭,铭曰:
    “无涯湛海,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漠清汉,欻(xu,忽然)生片云。
     有无起灭,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照示汝曹。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惟清禅师示寂后,弟子遵其遗旨,藏灵骨于海会,以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212.泐潭善清禅师悟道因缘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泐潭草堂善清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南雄州(今广东境内)人。出家后,游方参学。初礼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大沩慕哲真如禅师。慕哲禅师是翠岩可真禅师之法嗣。善清禅师于大沩座下参学有年,却一无所得,于是又前往洪州参黄龙祖心禅师。祖心禅师教他看风动幡动之话头,可是善清禅师仍然是久参不契。
  [风动幡动之话头是这样的--
  六祖慧能从五祖得法之后,于猎人队中混迹了十五载后,出世至广州法性寺,正好赶上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义论不已。慧能听见后,便上前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大众听了慧能的回答,无不惊诧。]
  一日,善清禅师入室参请,祖心禅师问:“风幡话,子作么生会?”
  善清禅师道:“迥无入处,乞师方便。”
  于是,祖心禅师便开示道:“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善清禅师退出后,即依教奉行,从此屏息诸缘,一心参究,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豁然契悟。于是他作偈呈祖心禅师,偈云:
         “随随随,昔昔昔。随随随后无人识。
          夜来明月上高峰,元来只是这个贼。”
  祖心禅师一见,遂点头印可,并告诫他说:“得道非难,弘道为难。弘道犹在已,说法为人难。既明之后,在力行之。大凡宗师说法,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子入处真实,得坐披衣,向后自看。自然七通八达去。”
  善清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祖心禅师座下请益,七年之后,才辞师行脚。后于黄龙出世接众,末后终于泐潭。
  善清禅师于黄龙开堂日,曾上堂举浮山法远和尚语录--“欲得英俊么,仍须四事俱备,方显宗师蹊径。何谓也?一者祖师巴鼻,二具金刚眼睛,三有师子爪牙,四得衲僧杀活拄杖。得此四事,方可纵横变态,任运卷舒,高耸人天,壁立千仞。倘不如是,守死善道者,败军之兆。何故?棒打石人,贵认实事。是以到这里,得不修江耿耿,大野云凝,绿竹含烟,青山锁翠,风云一致,水月齐观,一句该通,已彰残朽?”--云:“黄龙今日出世,时当未季,佛法浇漓(浮薄),不用祖师巴鼻,不用金刚眼睛,不用师子爪牙,不用杀活拄杖,只有一枝拂子以为蹊径,亦能纵横变态,任运卷舒,亦能高耸入天,壁立千仞。有时逢强即弱,有时遇贵即贱。拈起则群魔屏迹,佛祖潜踪;放下则合水和泥,圣凡同辙。且道拈起好,放下好?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除此之外,我们再看他的另一则上堂法语--
  上堂:“色心不异,彼我无差。”竖起拂子曰:“若唤作拂子,入地狱如箭。不唤作拂子,有眼如盲。直饶透脱两头,也是黑牛卧死水。”
  唤子拂子还是不唤作拂子?无路可走,死路一条!然而正是这死路中透出活气,活路中却充满死气!

213.黄庭坚居士悟道因缘
  太史山谷居士黄庭坚,黄龙祖心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山谷居士幼时极聪颖,能过目成诵。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为国子监教授,善诗文,苏东坡曾见过他的诗文,赞叹道:“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从此山谷声名大震。后被哲宗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等职。
  山谷孝心很重。他的母亲缠绵病榻多年,山谷一直留在身边照料,不解衣带。母亡,山谷又于墓前守孝,因哀伤过度,以致生病。守服结束之后,山谷被提为国史编修官。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聘任行宣州知州,后因直言上谏,被贬为涪州别架,安置于黔州,但是山谷心胸开阔,淡然不以为意。徽宗即位后,召山谷居士为吏部员外郎,但被山谷居士婉言谢绝了。山谷居士在朝之时,因与相国赵挺有隙,遭人陷害,被拘系于宣州,中途命卒。当时是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春秋六十一岁。
  山谷居士有般若夙习,虽身在仕途,而心胸淡泊。曾游灊(qian)皖山谷寺之石头洞,爱其林泉之美,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5:58 | 只看该作者
得度。后重点学习成实、唯识二论,同时博通子史。慧洪禅师文才纵横,以诗名闻于京城士夫之间。四年后,他突然觉得这些文字作略毕竟不能解决个人生死大事,于是便放弃过去所业,前往庐山归宗寺礼谒真净克文禅师。真净禅师后迁石门,慧洪禅师亦随而前往。
  博学多闻,对于世间人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修道者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变成阻塞悟门的大障碍。真净禅师每每担心慧洪禅师的,就是这个,怕他落于文字知解之中,而耽误了对心性的体究。所以他经常举“玄沙未彻”之语,来激发慧洪禅师的疑情。慧洪禅师凡有语言道理酬对,真净禅师皆斥道:“你又说道理邪?”
  [“玄沙未彻”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因见桃华而悟道,遂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览偈后,遂勘验他所悟。志勤禅师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师于是给予印可,并嘱咐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后有一位僧人将此事告诉了玄沙师备禅师,玄沙禅师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人皆疑此语。因为沩山禅师是一代宗师,他是不随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师,志勤禅师必定是开悟无疑。但是玄沙禅师却不肯。从此以后,玄沙禅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宗门大德用来勘验学人的一个重要话头。]
  在真净禅师的逼拶下,一日慧洪禅师疑情顿脱,豁然大悟,于是述偈曰:
    “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华。
     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lu,捞)鱼虾。”
  真净禅师阅偈后,非常高兴,遂为他印可,并命他充当书记。不久,慧洪禅师便辞别真净禅师,游方参学,所到之处,皆蒙赏识。从此,慧洪禅师便声振丛林。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慧洪禅师应朱世英(彦)之邀请,开法于抚州(今江西抚州)北禅寺。两年后,慧洪禅师离开北禅,游金陵,又应漕运使吴仲正之邀请,住清凉寺,入寺未及半年,被诬入狱。在狱中,慧洪禅师有不少诗作,反映了他的逆境中修行的思想:
  其一:
    “人间皆热恼,我自不随情。
     一室闲趺坐,天魔魂震惊。
     百千大火聚,中有片玉清。
     大哉慈忍力,妙湛合无生。”
  其二:
    “业熟会冤憎,遂尔遭横逆。
     愿行报冤行,遇此真知识。
     用智灭无明,以事观色力。
     当登万煅炉,乃验真金色。”
  后多亏丞相张商英、太尉郭天信居士之保奏,慧洪禅师才得以出狱并重新得度。可是,好景不长,政和元年(1111),由于张商英遭到同党的排挤被罢相,慧洪禅师亦遭牵连治罪,被剥夺僧籍,发配崖州(海南岛的最南端)。此间,慧洪禅师亦有不少诗偈,其一云:
“道人何故,淫房酒肆。
我自调心,非干汝事。
折脚铛子,随处安置。
食无精粗,但欲接气。
心欲持散,但当摄来。
大火聚中,青莲花开。”
  政和三年,慧洪禅师遇赦,回到筠州,寄居荷塘寺。两年后,又移居云岩。不久被狂道士诬为张怀素之同党,于南昌下狱百余日。
  经过几番磨难,此时慧洪禅师已万念俱灰,居寂音堂隐修,自号寂音尊者。时年五十三岁。曾有题壁诗云: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衣。
       灭绝尚嫌身是黑,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慧洪禅师晚年主要从事文字著述,以发挥过去贤圣之妙旨。当时正值金兵南下,国难重重。其间,慧洪禅师曾到刑部,要求平反,恢复其僧籍,没有结果。无望之余,慧洪禅师便退游庐山,后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示寂于同安,春秋五十八岁。
  慧洪禅师生前与张无尽商英居士相友善。张公曾经自谓已得龙安从悦禅师之末后句,丛林尊宿都不敢跟他对机。
  一天晚上,慧洪禅师与张公谈及此事。
  张公道:“可惜云庵(真净禅师)不知此事。”
  慧洪禅师非常惊讶,便问所以。
  张公道:“商英顷自金陵酒官移知豫章,过归宗见之,欲为点破。方叙悦(从悦禅师)末后句未卒,此老大怒,骂曰:‘此吐血秃丁、脱空妄语,不得信。’既见其盛怒,更不欲叙之。”
  慧洪禅师一听,便大笑道:“相公但识龙安(从悦禅师)口传末后句,而真药现前不能辨也。”
  张公大惊失色,连忙站起来,握着慧洪禅师的手说:“老师真有此意邪?”
  慧洪禅师道:“疑则别参。”
  张公于是取来家藏的云庵顶相,展开礼拜,并书颂赞之,然后把它赠给慧洪禅师,其词曰:
      “云庵纲宗,能用能照。
       天鼓希声,不落凡调。
       冷面严眸,神光独耀。
       孰传其真,觌面为肖。
       前悦后洪,如融如肇。” 
  慧洪禅师生前著作等身,有《林间录》二卷、《林间后录》一卷、《临济宗旨》一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冷斋夜话》十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等等。这些著作,对了解宋朝后期佛教的发展态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后人把他看作是文字禅的肇始者。
  慧洪禅师才高八斗,喜与士大夫交游,言谈无忌,图泉涌河决不快。这也是他屡遭罪狱的因缘之一。然其气骨清奇,决非阿谀之辈。有咏竹诗云: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
    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不见同行木上座,空余听法石于菟。
    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
  诗中所说的竹尊者正是他的自我写照。
  

223.石头怀志庵主悟道因缘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吴,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人。十四岁从智慧院宝偁(cheng)禅师出家,二十二岁试经得度,后讲习经论,长达十二年之久,深得宿学之敬慕。他曾经想会通诸宗之法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4-26 16: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