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2|回复: 0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八集)  2011/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1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二十六面,从第一行第二句看起,「故本经曰」,从这看起:

  「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也。又《弥陀要解》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一句经解的教诲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最难得的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这几句话,「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这一句重要,这样才能够入于一念,这一念清净心才能现前,功夫都在平时。平时什么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放下,真正体会得佛在经教里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就是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它就没有了,最后现出来的是什么?那是真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里头没有现象,所以佛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现象,连自然现象都没有。

  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屏幕就是常寂光,它什么都没有,能现一切相;虽现一切相,还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总要记住。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我们比喻的屏幕,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保持像屏幕一样的真实、像屏幕一样的不染,你看屏幕现象千差万别,没有丝毫染着。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好比我们看电视,突然之间看到屏幕,屏幕上一无所有,本自清净,所现的境界,染、净、善、恶,全都是假的。屏幕叫做佛,我们在频道里面见的所有的色相不就统统都是佛吗?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在屏幕上看见了,屏幕是佛,屏幕所现的一切现象没离开屏幕。体是佛,相也是佛,性相不二,性相一如。

  只是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自己是佛,这叫堕落到六道里头来,不知道,这真变成六道众生了。为什么?六道众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屏幕里所有的现象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有屏幕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而分别执着跟无分别执着融成一体,决定分不开,但是它确实不一样。能生能现的自体,就是自性,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生所现的这些色相,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在无分别当中起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当中去起心动念。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容易体会,这就是大乘佛法,这就叫一佛乘。一佛乘在哪里?就在电视机上,你全看到了。会看的就觉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会看的,被这里面所演出的这些画面迷住。迷了之后你就被境界转,悟了你就能转境界。

  凡夫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别。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表演得逼真,我们表演也逼真,没两样。不同的在什么地方?他表演的是觉,我们表演的是迷,你想想看,除迷悟之外还有什么差别?觉了就是一念清净心,迷了是一念执着心、一念分别心、一念妄心,妄心、分别心、执着心跟体性不相应。一念清净就冥契理体,理体就是自性,理体是真心,理体是妙觉,就入于一念,没有二念。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常寂光,再生一念就迷了。大乘经教常说正念无念,无念叫正念。这个很难讲。无念好,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念了,念无想定,他还是有念,有什么一念?我有个无念,无念还是一念,无想,无想还是有一个想,想无想。所以无想定也就是无念定,在第四禅,外道天,他本来是学佛,学成外道了,误会了。这些现象、事实都要明白,不明白,有一天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也堕入其中,自以为证得涅盘,自以为是妙觉,哪里知道全错了,没出六道轮回。

  所以平常我们的用心要能跟自性有个几分相应,这个好!自性很难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起心动念能够跟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就是用真心,这就叫发一念心,这就叫入于一念,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从哪里练起?先练不执着,心量拓开,能包容、能随缘,不再斤斤计较,心量拓开了。不能包容,斤斤计较,这个就太难太难了,你的菩提心发不出来。中国古人常说「量大福大」,你量小,你的福不大,大智、大慧、大德、大福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预测网  

GMT+8, 2024-4-17 00: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